机关后勤文化建设是后勤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理论探讨)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1-04-01 13:42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机关后勤文化建设是后勤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许 洪 

  在新的世纪,机关后勤部门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机关后勤文化建设。因为,新的世纪是市场经济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来临的挑战,后勤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在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自然会引起后勤职工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和新旧观念的冲突。面对这些迫切需要加强机关后勤文化建设。这对新世纪增强机关后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可以说,机关后勤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机关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一、机关后勤文化建设滞后带来的影响机关后勤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应关注机关后勤干部和职工在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知识结构、文化载体等方面的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相对说来,机关后勤部门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后勤文化建设的滞后,对机关后勤工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精神追求不高。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的精神和物质的追求发生了偏离,存在着重物质追求,而轻精神追求的现象。后勤部门职工文化生活松散,文化活动内容贫乏,加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异,淡化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追求。另外,由于走向市场的因素,在部分后勤职工中存在着对物质盲目追求的心理,重利轻义,重实惠轻精神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价值观的错位。由于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后勤职工把机关的价值目标看成是后勤管理者的事情,从而把自身的价值观和机关后勤的价值观分离开来。主要表现在有的职工误认为自身价值难以发挥,不安心本职工作,一门心思想“跳槽”;有些职工对自我价值不能正确估价,对后勤工作瞧不起,敬业意识淡薄等等,造成价值观的错位。

 ——知识结构失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机关后勤被理解为就是负责“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退”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导致后勤职工认为只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服务技术和知识就可以做好这些工作,因而长期以来对调整充实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问题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造成学历水平较低,知识结构单一,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甚至一些长期从事后勤管理的“内行”,也只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不具备应有的科学管理知识和素养。

 ——“硬件”投入不足。在长期的后勤保障过程中,机关后勤部门对改善机关基础设施设备、办公条件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同时,因为保障对象对实物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过快,因而对实物和服务保障的投入较多。相对地,造成了对后勤职工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视不够,对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不足。机关后勤文化建设的滞后,影响了机关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削弱了机关后勤保障能力,最终必将影响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和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加强机关后勤文化建设,对于发展新世纪机关后勤事业和增强机关后勤保障能力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二、加强机关后勤文化建设,奠定机关后勤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后勤工作不但头绪多,摊大面广,与其它部门比较还有独特的地方:工作要求实效性强,更具有突发性,名曰后勤,实为先行,影响直观,反映强烈。这就要求机关后勤部门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要求后勤职工既要有艰苦奋斗、敬业爱岗的精神追求,又要有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价值取向;要求机关后勤部门既要培养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后勤职工,又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后勤职工的需要层次和思想境界,创造良好的机关后勤文化氛围。

 (一)提高对后勤工作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培育后勤职工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长期以来,后勤部门有部分职工和干部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使后勤队伍无法稳定,而且后勤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也难以提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后勤部门的干部和职工自身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十分重要”的论述,克服自卑感,以自身的强烈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去投入后勤工作,把自己的前途跟后勤改革和后勤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应教育后勤职工要有一种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为机关服务为宗旨,为干部职工服好务,要甘愿奉献,甘当老黄牛。要鼓励广大后勤职工建立这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不是经济手段能满足的,也不是经济杠杆能调动起来的,它是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以及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逐步培养形成的。

 (二)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价值取向。在机关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既可纠正其错误的价值取向的偏离,也有利于维护机关的安定团结,还可增强职工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精神,使职工爱岗敬业,进一步在本质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机关人事制度、用人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频频出台。在推动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后勤职工的个人利益。在这样的环境下,后勤干部和职工必须树立良好的人格风范,讲党性、顾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自己优良的品德赢得机关和广大职工的信任,完成机关后勤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对新世纪后勤工作的挑战。后勤是一门学问,它涉及了经济、管理以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要做好新世纪的后勤工作,就要求机关后勤干部和职工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素质和现代管理科学素养,做到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涉及的业务知识功底深厚,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而且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努力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后勤改革的实践;要懂得经济规律,熟悉本岗位的管理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诸如法律、财务、税务等与自己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机关后勤工作性质和实现社会化发展,还要求后勤干部必须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体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上,也表现在对现代管理观念的形成和对社会转型时期机关后勤发展机遇的把握上,它要求机关后勤干部能够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有所预见;要求后勤干部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善于在后勤体制改革和机制转轨过程中,发现问题,构思未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四)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文化载体建设。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一切活动是以信息联系为必要条件的。文化载体是信息传播的物质条件,是机关后勤加强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因此,要注重对文化载体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要利用课堂、展览、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帮助后勤干部和职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帮助后勤干部和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后勤干部和职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总之,机关后勤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必将为新世纪机关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智力支持。2001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