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机制走向市场(深化后勤体制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1-05-01 10:2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转换机制走向市场

李东序 

 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的第一年。展望新世纪,任重而道远,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还相当繁重。建设部机关服务中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后勤服务工作方面取得新成就。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坚持搞好两个服务;争取实现三个目标;努力做到两个满意。即紧紧围绕部里的中心工作,坚持为机关工作服务,为机关职工生活服务的宗旨,保持和争创北京市文明小区、花园式单位、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努力做到使部领导满意、机关干部职工满意。使后勤服务经营机制得到转换,使机关后勤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使后勤事业充满活力,逐步走向市场。

  一、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进一步实施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机关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是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后勤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建设部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试点单位,要在2000年实施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经济结算意识,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从车队、印刷厂等单位的单项结算逐步全面推开,突出抓好物业费用的结算,使机关后勤管理逐步走向合同化管理、经济化管理。

  二、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以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促进机关服务中心内部成本核算制度,以成本核算保证费用结算。改革就是要体现在提高效益上,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将过去“大锅饭”、“干了算”的状况转变为“分小灶”、“算着干”的新体制,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强化成本核算观念,要认识到成本超过市场价位,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出路。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要按每个单位主营业务的不同制定成本核算标准,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机关后勤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发挥物质资源的最大作用。能否巩固改革成果,发展机关后勤事业,关键在于后勤管理和经营机制的转换。首先综合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岗定人定责定目标,按质按量进行考核,分出勤懒能弱,实行优胜劣汰。其次,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落实经济责任,强化利益关系,促进市场开拓,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各单位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全年计划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圆满完成。

  四、建立符合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人事、分配和保障制度。事业的发展、成败在于人,因此人事制度的改革尤为重要。要把干部聘任制、工人合同制作为深化机关后勤改革的重点来抓,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用人机制。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打破平均主义的禁锢,以效率和效益为准绳,奖勤罚懒,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逐步为职工建立养老、失业和医疗社会保险,保障职工的权益。  

  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上水平。2001年是机关服务中心的“管理年”。要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基础资料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和奖惩措施,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正常化的管理轨道。

  六、充分发挥财务和审计职能,管好家,理好财。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和管理的关系,盘活资产,使其保值增值。要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注重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坚决取消各类“小金库”,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加强审计工作,保证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作者系建设部办公厅副主任兼  机关服务中心主任)162001年 第5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