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实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本刊专稿)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1-06-01 08:5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要切实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焦焕成

  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召开的两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全面整顿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危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丑恶势力,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这既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投资环境的需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重要会议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解决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安全方面的隐患,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国管局承担着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服务,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服务,为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服务的重任,同时又负责中央国家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既是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又是完成好管理、服务、经营工作的重要保障,意义十分重大。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  做好安全工作,关键在领导。各司(室)、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做好安全工作,首先要保证组织落实。局安全委员会、保密委员会作为主管全局消防、交通、治安、劳动生产、保密等方面安全工作的机构,要协助局党组承担起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的职责。各单位要确定一名行政领导分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的要尽快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的要尽快配备,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的要尽快落实,保证我局各项安全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保证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国管局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执行。  第二,要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安全工作,“两手都要硬”,始终把安全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问题。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全管理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在承办重大政治任务时,尤其要把安全想在前面,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搞好督促检查,绝对不能出现纰漏。  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各级一把手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管一个单位就要保一方平安。其他分管领导也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把安全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主要领导要采取切实措施,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把安全事故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绝不能把安全工作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  要切实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是国管局贯彻落实两个重要会议精神,加强安全管理,落实领导责任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发生安全事故是要追究行政责任的,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这次会议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国管局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及管理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强调的是追究领导责任。这个规定的特点,一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本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二是各单位管理的下级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影响特别恶劣的,不但要追究下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还要连带追究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选拔政治思想好、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安全工作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管理队伍精干、高效;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培训计划落实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保持安全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荣誉感。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要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加强安全防范,及时消除隐患,是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哪个单位出了事故,生命财产受到损失,这个单位就可能会出现混乱和人心不稳,就会影响经济效益和工作秩序。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隐患重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除隐患、堵漏洞、保安全、促稳定。  第一,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责任意识。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必须首先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应当看到,一些干部职工确实存在安全防范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好像安全工作与己无关。去年发生的几起事故,如果相关人员和当事人的安全意识这根弦绷得紧,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领导提醒得早,检查得勤,事故也不会发生。根本原因还在于工作深入不够,平时管理不严。各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普及消防、交通、治安、劳动生产、保密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扩大教育的覆盖面,防止留死角;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防止走过场;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必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会使用各种安全器材和设施设备,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岗位、特殊工种岗位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各类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第二,要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检查中要不怕得罪人,发现隐患及时纠正,明确承办人,限期改正,防止走过场。负责检查的同志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程序,走过场,当老好人,既是对国家不负责任,也是对单位不负责任;既是对别人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因此发生事故的,也要追究其责任。  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固然重要,各单位主动进行自查自纠更为重要。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经常开展安全自查自纠,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切忌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力戒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第三,要加强安全管理,创新防范机制。服务经营,安全第一。各单位既要做到安全第一,万无一失,又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并且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把职工个人利益和单位安全责任结合起来,把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结合起来,改变少数人关心、重视安全工作的状况,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加强自下而上的安全监督,对主动举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和有关单位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情况,在安全工作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做出重要贡献的职工,要给予奖励。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改善安全防范手段,切实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要适应在机关办公中广泛应用高科技产品的新情况,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切实防范失密、泄密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要正确处理安全工作中管理与投入的关系。宁要事前花钱买安全,不要事后花钱买教训,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投入资金才能解决的问题要舍得花钱,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到刀刃上。但是,也不能简单、片面地强调投入。在管理与投入的关系上,首先要强调管理。只强调投入,不注意加强管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很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花钱不够,主要还是由于管理松懈、检查敷衍、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承担安全管理职责的同志,一定要增强管理观念,对本单位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防患于未然。82001年 第6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