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上海市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深化后勤体制改革)
进上海市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陈兆丰
深化上海市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全市区县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上海市机关后勤管理新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区县机关后勤的实际,同步实施,稳步推进。一、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应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和政事、政企分开的原则,按照建立行为规范、办事高效、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和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的要求,通过转变职能,创新机制,理顺关系,规范管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区县机关工作特点的后勤管理新体制和服务运行新机制。二、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按照政事、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规范区县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海实行城区“二级政府、三级管理”,郊区“三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以来,管理重心下移,区县政府职能大大增强,区县机关后勤保障任务也相应加重。近年来,不少区县已相继建立机关后勤管理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改革后的机关后勤服务将出现社会化的趋势,机关后勤保障也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因此机关后勤管理的职能也会相应增强。在这次区县机构改革中,可参照市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做法,结合区县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区县机关后勤管理机构,名称可为××区(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区县范围内机关事务工作实施管理,列入机关行政序列。主要职能是承担区县级机关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用房及产权、调配、基本建设管理、会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区县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及对区县级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等。其内设机构可根据各区县的实际情况设置。(二)按照管理和服务职能分开的原则,规范区县各机关的后勤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后勤服务机构。区县各机关后勤管理要按照“小管理、大服务”的要求,将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分开,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由行政机构承担,使用行政编制,结合各区县的实际情况,调整、规范其职能。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分开后,原机关工勤人员不再使用行政编制。可采取多种模式,设置和重组机关后勤服务机构,在转变服务机制的同时,划转并分流原机关工勤人员。对办公地点集中,原机关工勤人员较多,服务设施齐全,规模较大的区县机关,可设置机关服务中心,为实行独立核算的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对办公地点相近,原机关工勤人员较多,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区县级机关,可经一定的审批程序,设置机关服务中心,但应严格控制数量。 对具备一定条件,拥有一定资产的区县机关后勤部门,可发挥资源优势,实行服务联合,组建相应的服务公司或专业化服务机构,承担其后勤服务保障任务,并分流相关人员。对办公地点相对分散,工勤人员较少,社会化运作具备一定基础的区县机关,可通过资格审核或政府采购,运用竞争机制,引进社会服务,委托专业服务公司承担服务保障任务。总体来看,区县所属各部门的原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相对较少,不少区县近年来在机关后勤改革的探索中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因此,区县机关后勤改革可以步子更大一些,机制更活一些,社会化程度更高一些。(三)按照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建立机关后勤服务结算制度,转换后勤服务运行机制。各区县机关后勤服务机构从机关行政序列划出后,应按逐步实现自收自支的要求,与机关建立结算制度。同时,要积极推进服务单位的机制转换,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服务经营体制。按照本市推进服务社会化的进程,通过打破部门界限,实行服务联合和专业化协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可分三步推进:第一步,实现政事分开和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分开,规范编制管理,建立新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重组后勤服务机构。第二步,规范机关后勤管理职能,转换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按照区县机关事务工作集中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区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通过多种形式改革后勤服务机构,转换机关后勤服务运行机制。第三步,按照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单位的专业化联合,使其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逐步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由于市级机关与区县机关情况不同,各区县情况也有差异,因此,在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中,具体步骤可以根据市委市府总体要求,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四、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加强对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区县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员较多,政策性较强,难度较大,直接关系到区县各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及队伍的稳定。因此,各区县要领导挂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区县机关后勤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区县的实际,统盘考虑,整体策划,认真研究并提出本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方案,理顺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机构的工作关系,做好干部的配备和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和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要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质量,确保区县各级机关职能活动的正常有序、不断不乱,确保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二)认真做好机关国有资产的评估、界定和划转工作。区县机关后勤主管部门要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清理、评估和界定所属部门的国有资产,并按规定进行合理划转,防止机关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机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对机关后勤转制单位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区县政府要协调区财政、税务、人事、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积极支持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工作,共同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对在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中转制组建的各类后勤服务机构和以分流机关后勤人员为主开办的各类服务保障性经济实体,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确保区县机关后勤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四)认真做好机关后勤人员分流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有关政策和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机关后勤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安置工作,确保后勤队伍的稳定和服务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对机关后勤管理人员进行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对后勤人员的专业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既涉及到机关后勤部门职能的调整和后勤事业的发展,也涉及到整个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办事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以社会化为目标的后勤服务运行机制,为顺利完成区县机构改革作出贡献。 (本文为作者在上海市区县机构改革专题会议上讲话摘要)122001年 第9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