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目标管理 加强机关建设(市县后勤)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1-09-01 09:5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坚持目标管理 加强机关建设

●成都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1999年以来,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目标考核办法》,结合局机关建设的实际,认真开展了目标管理工作。近三年的实践证明,坚持目标管理,转变了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加强了后勤队伍的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局的年度工作任务,适应了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局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先进单位”。一、坚持目标管理的原则性,把干部的切身利益真正落到实处目标管理作为强化和规范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应用到政府机关的不同部门,其具体做法和实践是有区别的。这不仅表现在管理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而且表现在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上会有侧重和差异,这是由于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能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总结过去推行目标管理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实际,通过采取把干部切身利益落到实处的一系列措施,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后勤保障任务提供了保证。在强化目标管理与干部的实际利益紧密结合方面,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三变”的办法:(一)变各种福利为目标奖励。前些年,我们在福利和目标奖的关系问题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上不够统一。形成了福利月月有、人人平均,目标奖年年发、个个一样的局面,结果却很难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目标管理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状态。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局党组经过调查分析和研究,认为必须把福利和目标奖励问题,上升到事关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事关机关后勤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作出了从本届局领导班子开始,变各种福利为目标奖励的决定。取消各种福利和各种政策性奖励,把这部分资金和政府拨发的目标工作资金统一作为目标奖励资金,根据各单位和每个干部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实行统一奖惩。(二)变干好干坏一个样为干好干坏不一样。实行全局统一的目标奖励之后,机关后勤的各项工作均纳入了目标管理。工作质量优劣与干部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干好干坏、干多干少直接在目标奖励上体现出来。从而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了干部精神面貌的变化,推动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有效地强化了目标管理的实践地位,体现了目标管理的原则性。(三)变老大难为不再难。随着目标管理工作的加强,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过去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曾经在市级机关内部集资3000多万元而无偿还能力,局机关内部集资建房数年没有兑现等,都是“老大难”问题,在上上下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地制约和困扰了全局正常职能的发挥和整个机关后勤工作的健康发展。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实行了严格的目标管理,使这些“老大难”问题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得到了顺利解决,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机关干部的一致好评。二、坚持目标管理的公正性,把严格考核和奖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管理的公正性不仅体现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分解、监控和调整等具体环节上,而且体现在目标考评工作方案的实施、组织自查、评价计分和奖惩兑现等各项工作中。我们在实践中感到,目标管理的公正性因其相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而操作起来虽有一定难度,但它对能否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坚持目标管理公正性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实行逐月考评。机关后勤目标考评是以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为基本内容的,从而增加目标考评公正性的难度,如考评周期过短则会因事务性工作本身没有完结而不易认定。因此,我们把全局机关的目标考评周期定为每月一次。(二)规范考评程序。每月考评分三步进行:首先是自查程序。每月五日前各处室对上月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计算项目的基本得分,在填写考核评分表的同时提出加减分项目的建议,报局目标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其次是审查程序。局目标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局目标考评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各处室自我考评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项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整理出审核意见。再次是会议研究程序。各处室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经过审查初核后,由分管局务工作的副局长主持召开局目标考评领导小组会议,对各处室目标项目基本得分、加减分标准和依据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从领导工作制度上最大限度地保证目标考评的相对公正合理。(三)坚持奖惩措施。目标管理的公正性不仅体现在严格考评中,更要体现在奖惩逗硬上。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严格按照逐月考评结果计发目标奖金。既不搞平均主义也不搞照顾性平衡,切实保证工作干得多、干得好的处室和个人得到相应的目标奖励。二是探索和建立末位淘汰制的目标管理办法。对全年目标考评总分最后一名的处室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或由实职改为虚职,或进行降职留用;对全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处室,取消评选年度先进单位的资格。三、坚持目标管理的激励性,把加强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目标管理的激励性对推动工作任务完成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不是自然产生的,必须同加强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目标管理的活力。(一)切实加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深圳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最近,安徽省行管局房改办、综合处负责同志一行到深圳市考察了机关办公用房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统一管理的做法,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过去,深圳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采取分散管理,大多数办公楼是由政府投资或以土地合作的形式兴建,但这种分散管理的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弊端:一是造成了办公用房使用上的苦乐不均和机关职工福利上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造成了办公用房建设和装修上的盲目攀比,严重助长了超标准兴建和装修楼堂馆所的不正之风;三是导致了机关办公用房产权管理混乱,随意出租、转让和办公楼失修的情况十分严重,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7年12月,深圳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坚决停止新建各种办公楼,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产权委托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各单位和部门对办公用房只有使用权。根据这一决定,深圳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德成同志为组长的清房领导小组,由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市纪委、市委办公厅、计划局、监察局、财政厅、规划国土局、法制局、市编办等9个单位共同组成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清理分配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清理,共计收回大楼75座、产权面积65万平方米、资产约57亿元。在清理的基础上,对各单位的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进行了重新核定,调余补缺;对由财政开支租用办公用房的单位合理配置了办公房,基本解决了无房单位租房办公的问题,为财政节约了一大笔开支;对已出租的办公用房的租赁合同进行重新确认,租金由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收缴,上缴市财政,杜绝了私自出租办公房的现象,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近两年来,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加大了对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物业资产的监管力度。一、统一管理产权。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建立产权归政府所有、管理机构监管、单位使用的管理体制。规定凡使用机关物业资产的市属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办理资产使用申报登记手续,领取《物业资产使用证》,其主要领导人为机关物业使用责任人。机关物业资产产权归市政府所有,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办理产权证。二、统一加强监管。把办公用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起草了《深圳市市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物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此项规定由市法制局列入2001年的立法计划。三、统一管理出租业务和维修基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进行统一管理,收缴租金用于物业管理。四、统一实行企业化管理。办公用房产权收回后,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对办公楼的管理、维修、服务、清洁、保安等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  (安徽省行管局综合处刘宗新整理)领导。局党组书记、局长直接分管目标督查工作,对目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直接过问或研究确定,对完成目标任务中的重大问题直接进行协调。同时,成立了由主持局务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五个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局目标考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考评领导小组对逐月考评负落实责任,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局的目标考评工作负协调责任。在目标管理的领导制度建设方面还实行了总责任制度。局党组书记、局长是全局目标管理的总责任人,机关各处室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目标管理的总责任人,各级总责任人对目标任务的完成负领导责任。从而使目标管理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经常抓,经常管。(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完成目标任务的全过程。在开展目标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努力使干部职工以统一的认识、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士气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四好”班子活动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监督,强化管理,促进机关后勤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等20多个规章制度,全方位、多渠道地激发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的责任感,为目标管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标管理办法。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都对局目标考评细规则进行认真的修订。在用目标管理统揽机关后勤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先后修订了六个加分项目共20个方面的考评标准及九条奖励措施,统一了四个减分项目共15个考评标准及七条奖惩办法。同时,建立和实行了每月目标考评情况通报制度,完善了处室及其负责人的奖励(惩处)办法,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相对比较完整的机关后勤工作目标考评体系。2001年 第9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