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彭卫群
科学教育是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而科学教育以其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活动性深深吸引着幼儿,激励着幼儿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欲望。
一、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其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每一项发明、每一项科技成果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当代著名作家也是著名科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指出:“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
(一)鼓励和尊重幼儿幻想。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他们的幻想可能令人难以理解,但正是这些幻想可能孕育着科学发明的火花。如嫦娥奔月、龙宫探宝、星球大战等许多幻想,通过科学探索都成为了现实。所以要尊重幼儿的幻想,鼓励幼儿幻想,并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调动幼儿的幻想。比如有个孩子说,他将来要发明一支笔,可以写出各种颜色,代替现在各种颜色的水彩笔,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创新意识的幻想啊!
(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幻想。针对生活、学习、游戏中的一些问题,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设想如何解决。如在“假如我有翅膀,那会怎样?”幼儿讨论可热烈啦,有的说:“假如我有翅膀,上学再也不用挤车了。”有的说:“假如我有翅膀,妈妈生气打我时,我就用翅膀保护自己的屁股。”、“假如我有翅膀,我就能飞过马路,不用奶奶来接我了。”所以,我们尊重孩子的想象,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想象,鼓励幼儿勇敢地创造。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自身内在的创造欲望和探索的冲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我们要给幼儿充足的时空,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创设融洽的精神氛围,允许幼儿争论、失败、异想天开……,让幼儿最大能量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期望的效果。
(一)多彩的户外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对幼儿进行教育。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去发现,获得感性认识。幼儿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小小的动物角吸引了幼儿,小小气象站是幼儿实践的好地方。此外,每天的户外活动,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多种有趣的探索。如“树叶为什么落下来”、“小蝌蚪什么时候长大呀”、“树上的知了为什么叫个不停”、“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方向有什么关系”等等,这都是幼儿感兴趣、想了解的,通过观察、探索找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二)奥妙无穷的科学游戏室。小小的游戏室里包含了生物、地理、天文、光、电磁、声、空气、水、力等多方面的材料,便于幼儿依照自己的兴趣来探索。此外每个班的活动室都设置了自然角,并根据教学目标不断更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自由地开展科学活动,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三)给孩子一个充满爱、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幼儿进行科学探索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能消除顾虑,集中精力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
首先,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过去,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过分干扰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因而严重阻碍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现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当幼儿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办时,我们不是将其视为“越轨”的行为加以制止,而是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如在制作“茶饮料”的活动时,老师先制作了“客家擂茶”让幼儿品尝,这时有的幼儿提出:“茶很淡,我想加一些盐”;有的幼儿说“加糖”、“加奶”等等。这时,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制止,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加配料。经多次试验,幼儿终于体会出“配料要适度,味道才会好”这个道理。
其次,注意面向全体,帮助个别幼儿树立自信心。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注意抓住幼儿每一点成功,及时给予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愉快与满足,得出“我也行”的结论。如在“小电珠怎么会亮”的实验活动中,有名能力较差的幼儿看着眼前的材料不知所措,教师就亲切安慰他,鼓励他,并暗示连接的方法,结果他很快便实验成功了。探索活动结束,教师第一个请他讲自己的发现,全班幼儿都为他鼓掌,使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由此可见,成功是获得自信心和求知欲的催化剂,教师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三、设计以幼儿操作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活动中的操作活动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各种纸”中,一个能力较弱的幼儿发现草纸会沉入水底,而有些纸开始不沉,然后慢慢地再沉入水底的秘密。试想他平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如果没有人人参与操作的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氛围,很难想象他会有那么多的发现。又如,在学做“茶饮料”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尝试在茶中加入配料,并轮流品尝,让小朋友评价同伴的“作品”,从而使幼儿懂得做“茶饮料”选用的各种调味品要适度,味道才会好。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器官去接触,感知物质世界,从而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记得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凡是儿童能够做,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让他自己去想”。好奇心、积极性、自信心、创造性是幼儿进行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良好个性,有了这些良好个性,幼儿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我想做”、“我要做”的积极态度,而操作活动又有利于这些良好个性的培养和训练。
四、适当设疑尝试,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
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我们精心设置了一些疑问,有意识地让幼儿尝试,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知道并学会从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强化探索意识。在教师一个问题的引导下,幼儿必须从多方面探索和思考问题,如在“运动途中易碎物品的保护”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保护性的材料,有袋子、纸盒、布、纸、海绵、瓶子等等。操作开始前,教师只提了一个问题“这些鸡蛋易碎,你用什么方法保护它?”接下来让幼儿活动。他们想出了用塑料袋装,用布包好再用袋装,用海绵包再用纸盒装等等八、九种方法。由此可见,设疑能让幼儿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是创新意识发展的一条极好的途径。又如在“搬运重物”的活动中,教师把重物摆在幼儿面前,然后提供辅助材料(绳、棍子、有轮的推车、筐子等),让幼儿想办法搬运重物。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力求想出与同伴不同的搬运方法。最后小朋友找到了一种最省力的方法。这次尝试给了幼儿很深的感受,他们也明白了可以从多个方面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通过活动,幼儿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创新的兴趣与自信。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发现和创造;丰富的幻想是创造的翅膀。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创造,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发明创造,就是因为有幻想并具有创造的欲望。我们要使孩子做一名创造者,就要使他们从小树立科技意识,为培养科技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科技的天空中翱翔。(作者单位: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