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增强后勤服务实体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入世与增强后勤服务实体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白振刚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对我国后勤服务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经过改革,实现了后勤服务实体与主体相对分离,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后勤服务业。但是,这个产业实际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长期形成的“政府背着、单位保着、社会宠着”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入世”后,后勤服务实体必将加快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如果我们还是袒护这些服务价格(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的后勤服务实体,不让国外的服务企业参与竞争,我们将陷于被动。因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入世”先入“市”(场),增强后勤服务实体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后勤服务业占有近万亿元国有资产,从业人员约有1000多万人。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就提出发展后勤服务业,国家“十五”计划又将后勤社会化改革列入文件,但时至今日,后勤服务业还处于分散、封闭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因此,积极进行产业整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后勤服务实体的产业化,是增强后勤服务实体市场竞争力的首要任务。进行结构调整要实施两点论:一是在现阶段,后勤服务业作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后勤服务业与社会服务业互动,优势互补。二是对后勤服务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发展、过渡、萎缩”的战略。对于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行业优势与发展前途的后勤服务实体和服务项目,实行“发展”战略,鼓励走向社会市场,进行资本扩张;对于那些与主体业务工作和职工生活联系紧密而社会目前又无力满足的后勤服务实体和服务项目,实行“过渡”战略,模拟市场机制运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社会开放,待条件成熟后,转入社会服务业;对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后勤服务实体和服务项目,实行“萎缩”战略,在妥善安排好现有职工的前提下,从现在起,就要让社会服务业去承担。
推动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组织。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打破部门界限,按照发展新型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的思路,采取改组、重组、联营、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等形式,在物业管理、宾馆招待所管理(包括培训和绿化基地)、汽车运营与维修、餐饮服务、印刷、幼儿教育等重点行业,组建后勤行业集团,实现后勤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联合。其次要开展后勤服务业与社会服务业专业化联合。有条件的,还可以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探索我国后勤服务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第三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盘活资产存量,拓展资产流量,优化资产增量,实现后勤服务实体每个管理环节价值的最大化。
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变后勤服务实体为企业法人。首先,要加快后勤服务实体与主体的相对分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后勤服务实体与主体要建立合同制的甲乙方关系,变行政事业管理为企业化管理。
第三,后勤服务实体要变行政事业编制为企业编制,具有独立的用人自主权。要实行效益工资制,建立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对现有后勤行政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措施。
第四,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独立,变拨款服务为收费服务。
第五,进行国有资产清理、界定和评估。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有条件的,在认真清理和评估后,允许后勤服务实体的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企业化经营。
第六,实行双向服务。有条件的,鼓励后勤服务实体进入社会市场。同时,要逐步开放内部服务市场,面向社会招标,选聘社会服务企业,利用社会服务力量和其它资源为单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