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2-07-02 10:3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与时俱进 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
———热烈祝贺︽邓小平后勤思想学习纲要︾出版

  正当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以新的业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后勤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了。这是全国后勤战线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奉献给党的生日和十六大的一份厚礼。

    邓小平同志历来关心和重视后勤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后勤工作都有许多重要的论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新时期后勤工作的新情况、新实践,始终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思考和提出后勤问题,始终把后勤工作看成是关系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始终强调后勤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围绕什么是后勤工作、怎样做好后勤工作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形成了邓小平后勤思想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后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在后勤工作领域的贯穿和涵盖,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后勤工作论述及思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勤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新时期后勤工作的指导方针。它为我们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后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后勤改革,加快后勤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邓小平后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邓小平后勤思想必将指导后勤工作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绩。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后勤改革与发展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后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后勤工作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国家各项事业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升了后勤工作的地位,强调了后勤工作的作用,高度概括了后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宗旨;分析了后勤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他们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知识、新科技对后勤干部职工提出的更高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从后勤工作的特点出发,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后勤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要同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加深对邓小平后勤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解。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邓小平后勤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后勤工作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求在后勤工作中“加强科技创新”,“坚持不懈地加强管理”,运用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知识、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要大力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会管理、懂经营”的后勤队伍。他们强调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和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在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提出后勤是“一条战线”的重要论断,推进了后勤改革与发展。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后勤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后勤思想,同样是今后后勤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将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邓小平后勤思想,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总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继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加强后勤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保证各项职能活动和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20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