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后勤服务与经营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2-11-30 15:5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试论现代企业后勤服务与经营
李晓莹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这是企业实现脱困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更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后勤工作的改革不断深化,在逐步分离企业的社会职能的同时,也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后勤经营与服务”虽然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却不能准确地把握经营与服务的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影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迟滞了后勤改革工作的进程。

    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后勤服务与经营工作的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过程。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后勤服务与经营及各自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一,市场经济对后勤服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服务,实质上就是单一的指令性服务。企业办社会,主要是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和职工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很少考虑经济效益,认识不到“服务”具有商品属性。特别是对服务产品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一般商品的交换价值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在工作中,往往不讲成本或少讲成本,忽视核算。中铁建总公司后勤服务部门近1200人,是1984年1月由铁道兵集体转业后,由部队的供给制改为全额补贴的福利型后勤服务单位,担负着对总公司办公区和近3000户居民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兵改工十多年来,全部费用由总公司承担,开支巨大。由于吃“大锅饭”、经费靠拨款,固守着陈旧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不仅加重了总公司的负担,助长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严重地影响了后勤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总公司的建设,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显而易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和总公司建设的需要。

    其二,市场经济对后勤经营有新的要求。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对后勤提出了经营的要求。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不搞经营,不求效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后勤不参与市场,不搞经济核算,只能是越办路越窄,越办包袱越重。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后勤如果只讲服务,不讲经营,就谈不上发展。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后勤服务与经营工作的辩证关系

    后勤服务工作是提供服务保障的工作,它既是一种供给,也是一种手段。所谓后勤经营,就是利用后勤资源,发挥资源的优势,开展与后勤服务工作相关的创收活动。后勤经营单位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走自我发展的道路。

    首先,服务是后勤工作的宗旨。这是由后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因为后勤工作的核心就是方便职工生活、保障正常工作运转。简而言之,没有这种保障,这种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1 企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企业必须为社会服务,企业后勤单位则必须为企业服好务。没有这一条,后勤工作就不能健康发展,也就失去了后勤存在的意义。

  2 市场经济竞争的原则决定了后勤服务工作的多样化、科学化、优质化。否则,服务就不能适应市场,不被服务对象认可。

    3 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决定了服务工作必须全方位地进行。如果背离了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满足不了职工的需求,就谈不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二,经营是后勤服务单位重要的工作手段。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后勤逐步建立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本要求是参与市场竞争,搞好和搞活经营,为搞好服务夯实物质基础。不搞好经营,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活力。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企业后勤脱离母体后办不好或办不下去,关键是没有解决好“造血”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单位必须大力开展经营工作,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发展壮大后勤事业。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好服务与经营工作的“定位”

    企业后勤体制改革,其目的是实现后勤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当前,在参与改革和竞争中,必须强化服务是根本、经营是手段的理念。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促服务。1999年中铁建总公司在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工作中,为加快企业后勤体制改革工作,将原机关事务管理部及所属的汽车队、食堂、幼儿园、房产段、服务段、医院、印刷厂、生产基地、工贸公司、商场、饭店、招待所等十多个单位计1200多人组成机关服务中心,今年又改组为工贸集团公司。这不是简单的换块牌子,而是体制、机制和职能的转变。我们在服务与经营的关系处理上,强调服务是根本,经营是手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经营管理。四年来,我们对所属的法人实体单位实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对非法人单位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总公司给予的补贴由过去每年几千万元降为几十万元,单位创收由过去每年几百万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年近3000万元。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正确地把握服务与经营工作的定位,既保证了正常工作,方便了职工的生活,又通过经营创收弥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作者: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机关服务中心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