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机关后勤理论研究
切实加强机关后勤理论研究
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陈兆丰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在新形势下,机关后勤改革要深化、后勤发展要加快,后勤理论研究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机关后勤理论研究工作应该加大力度,争取新的成果和新的突破,为机关后勤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机关后勤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的“五三一”讲话,指明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所要坚持的大政方针。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又明确了本市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改革和发展又将进入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新阶段。处在这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机关后勤,正面临着许多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课题。比如,在新形势下机关后勤如何定位?在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发展中,机关后勤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职能转变对机关后勤带来的挑战?怎样才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关后勤新体制和新机制?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作出回答,提出应对措施。
实践证明,形势发展得越快,加强理论研究就越显得紧迫和重要。首先,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不进行理论研究,或者理论研究的水平不高,我们就难以有深远的目光和宽广的视野去审视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正确把握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提出应对机遇和挑战的有效措施。其次,改变后勤实践与理论的不相适应的状况,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后勤工作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实践历史的悠久和经验的丰厚与理论著作的匮乏形成强烈的反差。自古以来就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要去找较为系统的机关后勤理论著作,却非常难得。这种实践与理论的巨大反差,既说明了加强后勤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同时也揭示了后勤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斗转星移,后勤事业在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已积累了许多成熟的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得到升华和提炼,从而成为能够指导后勤实践的理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当前我们除了要在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中承担起实践与探索的责任以外,还要承担起理论研究的责任,从而丰富和发展后勤理论。再次,解决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改革和发展是当前机关后勤面临的两大课题。我国的机关后勤工作模式,初创于革命战争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适应当时体制的较为完整的运作方式,具有封闭式、福利型、小而全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传统的机关后勤工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已经日益显露出它的弊端,同时机关后勤单位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创业发展的课题。理论研究的基本功能就是指导实践,而实践也必须要有理论作为指引。要正确破解后勤改革和发展这道难题,回答和解决后勤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和实际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后勤的理论研究。
二、深入实际,切实加强机关后勤理论研究的针对性
后勤理论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相比,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实践性、应用性更强。因此,开展机关后勤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加强针对性。当前,一是要围绕后勤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确立研究方向,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研究课题,进行理论思辨和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比如,当前机关后勤就面临着如何适应我国“入世”以后政府职能转变对机关后勤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机关后勤管理职能转变的重点问题;面临着如何改革和强化办公用房管理,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勤服务的体制机制等热点问题;面临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进和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难点问题。后勤理论研究就是要围绕这些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作出理论回答,从而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二是要从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出发,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单位的理论研究内容,使后勤理论研究更具时代特点,切实为后勤工作实践服务。三是要注重后勤理论研究的可操作性。后勤理论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应该充分地体现机关后勤的个性特点。同时,理论研究又是一种非常艰辛的思维性的劳动,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是难以找到真谛的,如果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夸夸其谈的装饰。而操作性更不可缺少,因为它是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在。如果理论研究成果难以指导实践,那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所以,要针对后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矛盾开展理论研究,认识和探寻规律,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曾经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后勤理论研究只有深入实际,切实加强针对性,从活生生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际中总结经验,提炼内涵,作出理论概括,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指导后勤工作,才能最终形成和完善机关后勤理论体系,丰富后勤管理科学的理论宝库。
三、拓展视野,努力提高机关后勤理论研究的前瞻性
理论研究与工作总结的重要区别在于,理论研究不仅关注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未来,探索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理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前瞻性。我们研究机关后勤理论不能光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上,作为日常工作,我们应该去研究和解决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但作为理论研究,必须努力提升层次,体现前瞻性和理论性。而要使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和大局的观念。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又处在一个与世界经济迅速对接的重要关口。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机关后勤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机关后勤本身,还要把对机关后勤的研究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对机关后勤改革的研究与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结合起来,把机关后勤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当前的改革趋势、发展前景和机关后勤未来可能面临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联系起来研究,才能够对机关后勤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对机关后勤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模式作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远见卓识的理论回答。要提高机关后勤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就必须注意拓展视野,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这样才能够用战略的眼光和理性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如果就事论事,理论研究最终也将失去实际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机关后勤理论研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研究的专业化,系统化水平,为机关后勤的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