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地做好机关事务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地做好机关事务工作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吕世光
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机关事务部门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要牢牢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机关事务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来推动机关事务工作,努力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一、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报告在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时,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第一条加以论述,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四个必须”,把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放在首位,深刻阐明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党的理论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阐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项基本任务时,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第一条,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报告的其他部分内容,诸如奋斗目标的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建设以及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方针政策措施的论述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十六大报告通篇贯注这一精髓,始终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8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内涵不断丰富,理论不断升华,最典型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党的思想路线,从毛泽东时代的“实事求是”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内涵不断发展,这本身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时代在进步,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我们党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新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十六大报告既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光辉成果,又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把十六大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二、坚持与时俱进,在机关事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句富有哲学意味的话,既是对与时俱进思想内涵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要求的科学概括。机关事务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掌握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政治、经济中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传统的机关事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一定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政府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工作、生活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机关事务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事务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积极推动理论创新。要吸收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大胆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总结机关事务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范新形势下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创新管理制度,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更新干部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使机关事务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一)合理配置、科学规范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回顾我局50多年的历史,我局的职能和机构设置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对有关省区市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还组织考察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对美国、加拿大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专门设立一个比较庞大的机构集中管理政府机关事务的做法进行了研究借鉴,对英、法等国分散管理政府机关事务的弊端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作为我们工作的参考。经过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机构改革,国管局的职能有了较大转变。1998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和印发了国管局起草制订的《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1998]147号)、《关于在国务院各部门机关试行政府采购的意见》(国办发[1999]51号)、《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01]58号)、《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2]53号)。这几个文件的印发,对于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规范机关事务管理职能有着重大意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政府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合理配置、科学规范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对于已经明确的我局职能范围内的事要下大力气做好,做出成绩来;对于看准了的事,对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有益的事要积极争取,抓住时机多做。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处理好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二)积极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十六大报告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贯彻落实这些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机关事务工作,我们必须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制度是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基础,我们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政府采购中心成立后,就要拟订贯彻《政府采购法》、落实国办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配套政策,制订业务工作办法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使我们的工作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们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理,过时了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废止,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加以修订。同时,下大力气调查研究,根据工作需要抓紧制订新的规章制度,还要注意抓住时机将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上升为法规,实现依法保障。与时俱进地做好机关事务工作,不仅体现在工作内容上,而且体现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按照十六大“改进管理方式”的要求,我们要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首先要解放思想,从我们长期习惯了的行政命令和按经验办事等方式中彻底地转变过来,树立法律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其次,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做法,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机关事务工作实际,研究并探索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再次,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工作和“推行电子政务”的统一部署,加强信息化建设,改进公务信息处理工作手段,提高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工作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地做好机关事务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十六大报告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报告中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等,都作出了重要论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履行我局担负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为了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抓好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使我们的队伍成为学习型团队,知识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