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共商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大计(本刊专稿)
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共商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大计
李 黎 顾水根
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于4月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共商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大计。国务院副秘书长、国管局局长、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会长焦焕成,上海市政府秘书长杜家毫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张建平出席了会议。上海浦东新区、市人事局和华联有限公司的后勤部门作了“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搭社会化车、走专业化路、创一流服务”和“积极构建市场化后勤服务格局”的发言。协会会员单位和有关部门400多人参加了大会。
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会长陈兆丰在大会上说: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努力实现机关后勤管理职能的转变。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必须在做好对机关内部服务工作的同时,走向社会,积极拓展外部市场。为了提高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伐,上海成立了两个机关后勤服务集团,两个集团公司正在抓紧运作,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他说,机关后勤部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角色缺位和角色越位的现象,其结果只能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因此,当前要实现机关后勤从“运动员”向“裁判员”,从“办后勤”向“管后勤”的角色转换。要加强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建设,为机关后勤部门多办实事,通过协会这个阵地,加强调查研究,开展理论探讨,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新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
上海市政府秘书长杜家毫说,今后几年是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机关后勤广大干部职工要与全市人民一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推动上海新的发展发挥新的作用。今年上海将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改革,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对市级机关实行集中办公,对公务员收入建立“阳光工资”和统一结算中心,对市级机关后勤服务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对干部住房进行货币化改革等等,力度是很大的。广大机关后勤职工一定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在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中作出新的成绩。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也要提高科技含量,推进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发展。后勤服务是一门不懈追求的艺术,服务水平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要将上海的城市精神贯穿到后勤服务工作中,在服务工作中注入更多的先进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机关后勤战线的广大职工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上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副秘书长、国管局局长焦焕成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对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下一步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发表了重要的意见。他指出,机关后勤管理就是要管好机关的资产,搞好后勤保障。为此,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通过科学配置后勤管理职能,监管好政府机关资产和服务质量,保证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要创新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处理好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实现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网络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要适时研究制定机关后勤行政法规,及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法规,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行政行为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货币化职务消费制度,规范公务人员的职务消费行为,杜绝职务消费中的奢侈浪费现象。要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通过货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为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提供更多更好、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公务和生活保障服务,满足干部职工多样化物质文化的需求。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分工协作,实现后勤服务的专业化。要处理好行政机构改革、企事业单位改制后带来的人员分流、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建立相应的制度办法,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他最后强调,当前,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深化改革,加快事业的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坚持改革创新,为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加强队伍建设,为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加强政风建设,为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提供保证。
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成立以来,围绕全市后勤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专题交流,开展“三优一满意”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推进了上海市机关后勤的各项改革,提高了机关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受到了市领导和机关各部门以及会员单位的充分肯定,会员单位从108家发展到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