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幼教园地)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06-29 14:2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一切为了孩子

●陈文萍

  国管局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寄宿制幼儿园。全园有教职员工67人,设11个班,收托2~6岁的幼儿300余名。近几年来,我们狠抓职工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幼儿素质培养、综合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形成了“团结、爱心、敬业、奉献”的良好园风,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

    职业道德教育是前题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保育的单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幼教事业;作为一所幼儿园,只有对教职员工深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提高服务水平,给幼儿和幼儿家长提供一流的服务。我们十分重视在教职员工中开展以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和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经常组织保教人员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工作条例》和《师德手册》,要求大家以《条例》和《手册》为标准,衡量自己是否做到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我们还提出“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机关,一切为了家长”的办园宗旨,制订了“团结、爱心、敬业、奉献”的园训,塑造了“宋庆龄和孩子们”的汉白玉群雕,创作了《国管局幼儿园园歌》,推出了全面反映幼儿园五十年发展历史的园史展览,以此激励全园职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幼儿园的荣誉。

    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造就了一支爱孩子、爱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职工队伍,为提高服务水平和保教质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大家深知,保教人员这一职业要求我们对孩子们既要态度和蔼、生活上体贴照顾,又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即使自己受委曲,也不能影响孩子。有一位小朋友,中午不睡午觉,一趟一趟去厕所,影响别的小朋友休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于是这位小朋友就想像怎样到园长那里“告状”。回到家里,孩子把“想像”的事当作发生的事告诉了家长。家长并不了解学前期的孩子有“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的心理特点,产生了误会,非常生气,要给孩子转园,老师委曲落了泪。我们通过和孩子谈话,孩子承认是自己编的故事。但我们和老师都没有责备孩子,而是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家长,消除了误会。家长在不好意思的同时却多了一份担心,怕这场恶作剧以后老师会对孩子不好。我们向家长表示,请相信我们的老师,把孩子留下来。通过这件事,老师不但没有歧视这个孩子,而且发现这个孩子有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从而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使之进步很大,连续主持了两年的“六一”文艺演出。家长对此十分满意,并推荐她的朋友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

    科学严格管理是基础

    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强服务意识,而且要求加强各项管理。严是爱,松是害,只有加强管理,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保教人员争先创优。要加强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规章制度。

    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检查落实办法,形成了适合本园特点的管理体系,做到了层层负责,管理到人。我们制订全园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每月底总结上月的工作目标计划执行情况,布置下月目标计划内容。通过阶段性的总结、评估,为实现学期总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中,基本上做到了“四有”、“一结合”,即有计划任务的具体内容、有结合实际工作的量化标准、有检查评比、有总结分析和改进措施,将检查评比结果与奖惩结合起来。

    在推行园长负责制和任期责任制的同时,教师实行了聘用制,劳动用工上实行了劳动合同制。通过教师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的推行,在幼儿园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新机制,增强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意识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激发了保教人员努力学习、辛勤工作的热情。同时,我们还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岗位工资为基础、工效挂钩的分配机制,较好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定编、定岗、定员”,在择优选任的前提下按岗定酬,合理确定员工的岗位工资;实行工效挂钩,实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真正做到贡献大报酬多,效益好收入高。

    落实规章制度,关键是把保教过程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我们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仅医疗保健方面就有《健康检查制度》、《传染病预防制度》、《体弱儿管理制度》、《五官保健制度》、《防止儿童伤害制度》等十三项制度。为便于对工作的检查和考核,我们制定了二十种《评价标准》、《考核内容与标准》。除了坚持各级领导进行日、周的检查外,还坚持季度、半年和年终的评比检查;除了经常进行自身的对照检查外,我们将各项制度上墙,并设立了家长意见箱,发动孩子家长进行监督。

    提高素质是根本

    有一流的师资,才有一流的教育。我们妥善处理工学矛盾,鼓励教师进行幼教大专以上的学习;让所有的教师参加在职的继续教育培训,安排他们配合师资认证和职称评定进行英语和电脑知识培训;选送五名教师参加海淀区幼儿教研室的专题培训;提倡教师记教育笔记、发表教研论文,提高教研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并把业务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我们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经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大家开扩视野,增长才干,提高业务水平。先后聘请中央音乐学院奥尔夫协会的教授、台湾著名蒙氏教学法的专家来园讲课,开展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课间操观摩评价、室内教育区及活动区评价。利用暑假,组织部分教师参观北京市的一级一类幼儿园,并到上海、南京、太原、大连、南宁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了保教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全面增强了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目前,全园29名保育员中除3人外都取得了中专幼师毕业文凭,有13人被评为高级保育员,另有10人被评为中级保育员。

    改革创新是动力

    做好幼教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幼儿特点,立足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突出发展个性兴趣,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做人,为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打下基础。近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幼儿园实际,探索了一些做好幼教工作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作为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每年新儿童入园时老师面对的都是孩子和家长那难舍难分、痛哭流涕的场面。这种亲情依恋的“分离焦虑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解。为了减少家长和孩子的痛苦,使家园交接更为顺畅,我们推出了入园前家访制。每年的八月份,老师都对本班即将入园的儿童进行家访,让孩子入园前先认识老师,再由老师陪同入园前的儿童家长到公园进行联谊活动,接着又邀请家长和孩子到幼儿园来玩,让孩子先熟悉老师、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大大缓解了孩子入园时的哭闹行为。这项工作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幼教界的肯定。

    孩子入园后,如何使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发展,这还需要家园一体,形成合力。我们实行了开门办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家长对幼儿园从园区环境、教学质量到食宿状况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管理。此外,我们还举办家教讲座,促进家园配合;采取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家长对幼儿园管理和服务及保教工作的意见;经常请家长进幼儿园参加各种教学和娱乐活动,从而密切了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作者:国管局幼儿园园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