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思考(深化机关后勤工作)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06-29 14:0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思考

●戎建军

  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后勤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为方向,以发展后勤生产力、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机关后勤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观念机关后勤改革的实质是恢复机关后勤服务的经济属性,使潜在的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勤改革无论是实行政事分开、企事分开、保障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还是规范管理职能,建立经济核算关系,落实经营自主权;无论是转换服务经营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促进后勤服务的联合等等,都是为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配置和组合后勤资源,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因此,后勤系统的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改革;广大后勤职工也要转变观念,适应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广泛宣传机关后勤改革,使全社会了解机关后勤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为后勤改革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要确立改革和创新意识,转变“等靠要”等思维方式,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树立机遇和发展意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实事求是而不脱离实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加快后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坚持依法保障,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必须保障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必须加强和创新管理,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后勤管理科学化,就是要遵循后勤工作的内在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理论、方法与手段,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低效管理为高效管理,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兵简政、转变职能,规范后勤管理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理顺和调整职能,解决后勤管理中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要构建和创新管理组织结构,形成分工合理、责权明确、决策科学、指挥有力、执行迅速、运转协调、控制有效、反馈及时、高效有序的管理组织系统。要立足体制创新,包括创新物资供应体制、经费资产管理体制、基建投资与住房管理体制、生活服务管理体制。要根据情况变化和实践需要,建立、完善、创新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任务、标准、程序、监督有章可循,奖罚有据,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后勤保障法制化,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后勤保障法制化,就是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行使保障权力,用法律手段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工作,使各项后勤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人为因素,克服随意性,实现后勤保障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公开、透明、合法,促使后勤依法管理、依法服务和依法保障。推进后勤保障法制化,要从现有的制度和规定出发,加快后勤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层级分明的后勤保障法律体系框架,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后勤保障工作有法可依。后勤部门则必须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后勤保障法制化落到实处。

    三、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是发展服务业、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后勤服务社会化,除从社会市场采购所需后勤服务外,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重组和改革现有的后勤服务机构,逐步与主体分离,使后勤服务由封闭式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转变为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服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与社会服务业接轨、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后勤服务资源的基础作用;要使后勤服务部门与主体分离,逐步成为独立的服务生产者和经营者;要使后勤服务以商品交换形式代替产品供给形式,变无偿服务、福利服务为有偿服务、经营服务;要通过市场对后勤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以产权多元化代替单一所有制;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使后勤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进入社会大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规范化运作等。在操作上可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兴办第三产业,进行对外有偿服务。2001年,我县机关后勤对文印中心进行市场化改革试点,实行独立核算、指标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多劳多得,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02年1-7月份文印中心4名职工,共创营业额73707元,扣除成本和其他费用53538元,纯利2万余元。既保证了政府机关工作顺利开展,又不浪费资源;既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减轻了县财政的压力。

    四、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实践邓小平后勤思想和“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后勤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科技与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后勤事业要适应形势要求,实现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要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后勤队伍建设的论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重视和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政治觉悟高、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纪律严明的后勤队伍。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和干部“四化”的方针,选好人、配好班子。二是要抓好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广大后勤干部职工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观念、竞争观念等。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机关后勤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用先进科技知识、经济理论、后勤管理知识武装后勤干部职工队伍,通过教育培训、交流引进等多种方式开发后勤人力资源,改善后勤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能力。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员的选拔、使用、考核、评价、调配和监督机制,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良好的氛围。要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与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结合起来,畅通人员流动渠道,使后勤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五是要深入开展反映后勤行业特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后勤部门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与发展实践中不断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

    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增强机关后勤发展活力的需要。只要我们积极主动、慎重稳妥地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把新形势下的机关后勤工作做得更好。(作者单位:浙江省岱山县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