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廉洁的好“管家”———记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本刊专稿)
勤政廉洁的好“管家”———记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徐柳媚 朱海鸣
【编者按】今年7月,深圳市纪委组织开展了全市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市纪委宣传的典型之一,其先进事迹先后通过《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法制报》和深圳电视台、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本刊特登载《深圳特区报》记者徐柳媚等采写的通讯以飨读者。
作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的部门,有人形象地把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称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管家”。这也难怪,“车子”、“房子”、“票子”……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的是市领导和三十多个市直机关的后勤保障,摊子大,战线长,事情杂,每项工作都涉及到机关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关系到党政机关的形象。当家不容易,管好家更不容易。近两年来,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廉洁从政,谨慎当“家”,全力保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被人们称为勤政廉洁的好“管家”。
上篇:精打细算持好“家”
有人说,深圳是经济特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手中不愁没钱,家大业大,这个“家”好当。但局领导却认为,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机关的后勤保障部门,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厉行节约原则,促进机关廉政建设上负有重要职责,深圳的经济条件虽然比较好,但决不能大手大脚。2001年8月,新一届局领导到任后,将工作的重点锁定为“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他们通过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对机关后勤工作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管理。
科学规范管好“家”
科学规范的管理必须以完备的规章制度为基础。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行业分工,针对不同问题,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些规章制度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有关通讯工具、财务、物业资产、基建维修、公务车管理等方面都涵盖在其中,规范十分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计财处是局里的“财政部”,掌握着财政大权。他们坚持增收节支、勤俭办事的原则,从去年开始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他们在经办高档设备购置、车辆费、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时,特别是对支出弹性比较大的会议经费、出国考察经费等,实行严格的核算控制,同时严格控制对非生产性工程的财政支出。他们会同市财政局按轻重缓急落实30多个市直部委办局单位经费和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既满足了需要,又避免了浪费。他们还积极配合政府采购中心的采购工作,牢牢把住资金使用关。从去年开始,经市财政局授权,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市直机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的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和在建的办公用房、设备技术用房及其附属房产、各类性质的培训中心等,这是一项涉及到各单位切身利益、难度很大的工作。他们一方面抓紧进行产权登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搞好调余补缺,对机关办公用房进行统一调剂,为23个原来租房办公的单位解决了办公场地问题,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国家节约资金1270万元。他们对手中的每笔资金都精打细算,“抠”得很紧,从不大手大脚。负责接送机关干部上下班的交通车不够用,是买车还是向社会上的服务公司租车?车管处的同志算了一笔账,如果租车解决上下班交通问题,将比自己养车节约近2倍的费用,于是,局领导批准了交通车管理改革的方案,采用向公交公司租用大巴的方法,实行科学化管理,大大节省了开支。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年都要对口接待一些外省市来的客人,他们严格按人数核定接待费用,不讲排场。由于他们始终“抠”得紧、算得精,各项正常经费开支大幅度减少,仅这几年,就节约经费430多万元,全部上交了市财政。
做好服务为大“家”
机关事务工作事多、人杂、线长、摊子大、难处也多,不得有半点闪失。他们从小事做起,办实事,求实效,力求将服务工作做得贴心贴身,让大家满意。今年春节期间,一位老干部打电话给李劲局长,反映树枝来回敲打窗子和墙面影响他睡觉。李劲立刻找到物业管理中心的主任一同到现场查看,发现是树枝长得快,刮着了窗子。中心主任说,等过完了年再修剪。李劲说,抓落实就要雷厉风行,不能等,要让这位老干部当晚就能安稳睡觉。为此,物业中心当天就组织人员对树枝进行了修剪。事后,李劲又亲自向这位老干部做了解释工作。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小事不马虎,大事不糊涂,难事不撒手”是局领导班子对管理服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市民中心后期建设方面的办公用房装饰设计方案、分配以及餐饮、停车场等保障设施建设是由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李劲局长先后14次到现场办公,协调关系,解决矛盾,对有关方案做了10多次修改,直至各方满意。有一天,李劲对食堂班长说,以后不要用钢丝球洗锅,这样容易把散落的细钢丝夹杂到饭菜中,吃下去可不得了。食堂门口一遇下雨就很滑,李劲交待食堂的同志,凡是下雨天,开饭前要在门口铺上防滑的垫子。每天到机关食堂就餐的机关干部职工近千人,众口难调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副局长程光亮多次带领生活服务中心的领导到机关各部门征求意见,组织炊事人员到宾馆酒楼、部队食堂参观学习,并经常检查督促。食堂职工主动检查工作中的漏洞,努力提高烹饪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机关干部普遍反映,食堂的饭菜更可口了,服务更周到了。去年,机关食堂的就餐人数比往年增加了8万多人次。在局领导的带动下,全局处以上干部按照《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的要求,每月至少到相关单位去一至两次,搞调查,摸情况,帮助基层出主意,解难题。全局上上下下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的少了,到基层搞调研、抓督办的多了;扯闲话的少了,想工作、干实事的多了;对服务对象耍态度、出难题的少了,工作主动、热情助人的多了,形成了讲学习、干事业、作贡献的良好风气。2002年,在市委组织的改进机关作风开门评议活动中,机关事务管理局综合满意率达到97.69%。
下篇:廉洁从政作表率
管钱、管物、管车、管房、管基建……机关事务管理局手中的权力可谓不小,但他们却并没有因此而“近水楼台先得月”。
谨言慎行用好权
李劲说,自己虽然有一些权力,这是人民给的,只能用在为机关办事,为群众服务上,而不能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他认为,作为单位的一把手,能不能谨言慎行、公正用权,是一个时时面临的考验。机构改革时,局里空出了几个职位,个别人感到机会来了,有的托人写条子,有的通过电话打招呼,有的想向他“表示表示”。李劲召开局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坚决执行市里的规定,采取竞争上岗方式,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干部,让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同志上。他到任以来,局里先后提拔调整干部45名,招考公务员6名,接收军转干部和安置军人家属5名,都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党组集体研究后决定的。
近年来,由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牵头的工程项目有10多个,涉及建设资金近2亿元。在工程招标问题上,局里成立了基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有关制度,所有工程都严格按程序招投标,不搞“暗箱操作”,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李劲带头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从不直接插手,坚持按规定和程序办,没有私下写过条子,打过招呼。熟悉李劲的人都说他是个人情味很重的人,但是一涉及到廉政,他就六亲不认。他到管理局任职不久,有位老领导打招呼,要求把自己的亲戚调到管理局工作。李劲认为,这样的“关系”照顾了,人情有了,但违背了干部人事制度的规定,就和副局长程光亮一起再三向老领导说明情况,终于获得了谅解。他常常提醒部属,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心中要始终装着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党性原则、政策法规、廉政要求,遇事都要用这把尺子去量一量。正副局长都时时警醒自己:管好自己的嘴,不随意吃请;管好自己的腿,不进明令禁止进入的场所;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在生活待遇方面,他们从不“沾光”搞特殊化,工作用车都是前任局领导留下的,临时岗位津贴没有“双重标准”,平时用餐坚持到机关食堂和干部职工一样凭卡排队打饭,从未到局下属企业报销过一分钱,这几年经他们审核报销的经费上亿元,件件都能按规矩办、照程序走。在市纪委200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中,该局领导班子考核结果为“好”,局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考核均为“优秀”。
纠风敢啃“硬骨头”
前两年,局里个别单位利用创收的收入来发放节日补贴或请客吃饭,管理不规范,开支不够合理。局领导认为,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分配不公,影响干部职工的团结和积极性,而且会败坏风气,滋生腐败,决定进行统一清理。于是,局里下决心取消了2个有经营收入单位的2个专用账户,不再保留这些单位的财务人员,其经营收入收归局计财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有效地堵塞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