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实践(深化后勤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10-29 15:3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实践
●陈 辉

  根据南通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南通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机关后勤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南通市市级机关通讯服务中心、市南公园饭店、市西公园招待所、机关印刷厂、机关液化气服务公司、机关汽车服务中心等六家单位,在相关部门配合、支持下,完成了转企改制。
    改制前机关后勤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现状
    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改制前的状况是:一是职能特殊。这些单位或多或少兼有为机关服务的公益职能,同时还兼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职能。如机关液化气服务公司为3060余户机关干部、职工供应低价液化气,每年净亏80—100万元,这一缺额要从该公司经营利润中给予贴补。机关汽服中心成立初衷就是为机关车辆维修、加油服务,为了弥补开支不足,同时展开为社会服务创收。二是人员成份复杂。大部分职工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身体偏差,再就业难。有的原是机关干部、机关行政附属编制成员,还有不少是机关干部的亲属。三是人员思想僵化。大部分职工留恋吃“大锅饭”、拿“高工资”的习惯,不愿意搞改制。四是局属单位资产总量少,规模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低。这些单位多年以来,没有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五是职工对改制改革有较多的思想顾虑。六是历史遗留问题多。
    机关后勤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的组织实施
    总结机关后勤单位改制工作,其基本做法可分四个方面。
    (一)调查摸底。一是摸清改制单位的资产情况,包括房产地产、流动资产、债权债务和财务状况;二是摸清改制单位的经营状况,包括经营范围、市场前景、经营中的经验教训;三是摸清改制单位的人员情况,包括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在职职工和临时工的家庭、生活、工作、思想等情况;四是摸清改制单位的遗留问题,包括遗留的债权、债务、工伤以及待处理的内外关系等问题。只有通过认真的调查摸底,摸清改制单位的情况,才能对照相关政策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二)制定改制方案。对于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作为主管局主要任务是熟悉、掌握上级的改制政策,包括人事、房改、医改、劳保、土地等相关政策;除要了解掌握与改制相关的政策外,还要认真制定改制方案,包括改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形式、人员待遇、资产和债务处置等一系列政策。在制定改制方案时要注意:一是要与现行的相关政策相吻合;二是要从本系统内部的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职工的根本利益;四是要有利于改制转企后的新企业健康发展。改制方案由五部分组成。一是改制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的性质、人员情况、资产情况、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待处理问题等。二是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改制单位的经营项目、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现状及新企业发展前景预测等。三是改制的主要形式。先内后外出售改制,或者采取兼并重组、公开拍卖等形式,原则上国有资本均一次性退出。四是人员安置。人员安置采取满30年工龄的,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且工龄满20年的职工办理提前退休,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领取经济补偿金后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可挂靠在劳动事务所后自谋职业。五是改制工作计划及组织领导。改制工作计划包括前期准备、清产核资、方案制定、改制创立等内容。组织领导包括主管部门成立改制领导小组,改制单位成立改制工作小组等。
    (三)清产核资。清产核资是转企改制工作的重要环节,耗费的人力、财力、时间最多。清产核资大体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由改制单位自行组织清理资产;第二步请具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对改制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第三步请有资质的评估事务所对改制单位的地产、房产、流动资产等进行评估;第四步将改制单位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国资管理部门审核。
    (四)组织实施。改制实施时应严格按方案分五步实施。第一步竞价出让或转让。要事先制定竞价规则和国有资产转让协议书,请律师、拍卖师把关,使竞价出让符合法律、符合政策、符合规范。第二步资产移交。把出让的国有资产全部移交给受让人,并办理好资产移交手续。第三步人员安置。从单位净资产中拿出部分资金安置职工,职工领经济补偿金后愿意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失业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后移交给劳动事务所管理。离退休、提前退休人员办理相关手续。第四步协助新企业创立,到工商、税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等手续。第五步处理遗留问题。
    以稳定为大局,加强领导和协调,保证改制工作顺利实施
    改制工作是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必然,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到国家、单位和群众利益,必须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协调工作。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改制目标。
    (一)加强对改制工作的领导。机关后勤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改制领导小组,改制单位也要成立改制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改制工作的领导。
    (二)营造转企改制的良好氛围。改制的实践证明,单个单位改制难度非常大,职工思想负担重,心理难以平衡,相互攀比;群体改制难度相对减少,职工认同大趋势,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
    (三)确保改制政策的连续性。要与人事、劳动、财政、国土、房改等部门联系,严密细致地制定改制政策,谨防政出多门,口径不一。一旦形成的政策不要轻易改变,坚决杜绝改制政策的随意性。同时要增强改制政策的透明度,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职工,让他们自己对号入座。
    (四)改制与稳定协调发展。改制过程中既要确保国家资产不流失,还要充分考虑改制单位职工的利益和改制转企后新企业生存与发展。要妥善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要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防止因处理问题不公、解决问题不慎而诱发不安定因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