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须读书
为政须读书
●王建柱
说起爱好,每人各不相同,或爱好音乐,或喜欢体育,或迷恋棋牌,或钟情跳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最大爱好则是读书。2003年11月21日,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总理带了个好头,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也如此,他们都把读书当成最大爱好,让读书伴随着自己的整个生活,因为他们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他们深知,读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益处多多。从大里说,多读书可以知古通今,博闻强识,视野开阔,眼光远大;从小里说,多读书可以见识过人,引经据典,谈吐不凡,风度儒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让人想到了清代诗人、《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此人在任江宁县知县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天,一名已许婚城中李秀才家的女子,被一阵飓风刮到了离城90里处,好心的村民们发现后将她送回了家。李秀才不相信风能刮人90里,遂怀疑此女是私奔,便到县衙控告。袁枚受理这个案子后,为打消李秀才的怀疑,他取出元人郝文忠的一首诗为证:“自说吴门6千里,仿佛不知来此地。甘心肯做梁家妇,诏起高门榜天赐。”告诉李秀才过去还有风刮人6千里的事。李秀才读罢此诗疑窦顿消,当即撤回了控告。
那位女子被风刮到90里外,以及袁枚引用的诗中所言是否真有其事姑且不论。读完这则典故,笔者不由想到一个问题:假如袁枚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压根儿就不知道郝文忠的那首诗,他要说服李秀才,恐怕要花很多口舌亦未必有效。难怪当时有人听了此事后,也发出了“为官须用读书人”的感叹。
诚然,“为官须用读书人”,此语未免有点绝对化,但将其改为,“为官须读书”,这倒是值得今天的领导者认真借鉴。当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全面转变的过程中,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类知识的总量正以几何级数递增。知识财富迅猛增长,知识老化的速度和更新的周期在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爆炸”的壮阔图景。所以,加强学习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重要的历史责任。
然而,未必人人都真正认清了开卷有益及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时下有不少为官者就是埋不下身子去多读书、多思考。有些人“看书只翻个皮,读报只看个题”,甚至连书报也不去翻,只满足于老经验,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这些肚里吃得满满、脑中不学空空的为官者,怎能不误事误国误民终误己?还有一些领导者,一提到读书就摇头:我也知道读书很重要,也想多读书,可是忙啊,哪有时间呀!请问,这些人再忙还能忙过日理万机的大国总理吗?
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领导者,凡是肯读书的,他们待人处事言行举止,一般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镇定自若、豁达雅量、满腹经纶的感觉。反之则不然。这还只是外在的表现,重要的是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等,读书与不读书,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读书问题上,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伟士无不坚持不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典范。毛泽东同志即使在体弱多病的古稀之年,仍捧着书本孜孜以求地学习。革命老人徐特立40多岁才开始学法语,当时有人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要学好法语比较困难。”徐特立满怀信心地说:“我今年43岁,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就可以学360个字,到了50岁,岂不是一个通法文的人了吗?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不经常读书、及时充电,没有现代知识和现代理念的领导干部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所以,读书不仅要作为一项爱好,更要强调学以致用。必须要有刘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的清醒认识,有杜甫“读书破万卷”的坚定决心,有韩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坚韧精神。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我们才能够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作者单位:中组部机关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