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送迎仪式与礼宾制度改革
机场送迎仪式与礼宾制度改革
●白振刚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在此期间访问了印度、缅甸、民主德国、波兰、苏联和蒙古。这是新中国政府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代表团一行10余人,4月20日第一次去日内瓦,7月6日回国,7月9日第二次去日内瓦及8月1日回国的机场送行、迎接工作,均由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承办。
4月15日,政务院齐燕铭副秘书长拟出包括副总理、政协副主席、政协委员、军委、计委、高法院、高检署、财委、政委、文委、北京市各人民团体的52个负责人的送行名单。周恩来总理批示:不要超过20人,并口头指示:各大使馆一律不通知。经习仲勋秘书长、齐燕铭副秘书长斟酌后保留了30人。19日上午,周总理仍认为送行人多,为照顾年老体弱的负责同志,又口头指示:因早晨天冷,最好减少些,不宜去的人要事前打个招呼。并指示送行时不拍电影。管理局按总理指示精神,于19日下午发出欢送通知,并由管理局申伯纯副局长亲自给宋庆龄副主席、沈钧儒院长打招呼,告之不用去送行。当晚8时,中央开会,刘少奇副主席指示要扩大送行名单,并要拍电影。晚上9时,管理局接到此指示,临时又给减去的15位首长补发了通知。
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领导人出访的机场送迎仪式适应国家礼宾制度的改革,有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是第一阶段,当时有一种轰轰烈烈办礼宾的思想,有大规模和高规格的特点,表现在机场和车站上对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朋友搞大规模迎送,举行夹道欢迎。这种做法,也影响到对我国领导人出访机场的送行和迎接工作;从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第二阶段。1979年中央规定,不再组织群众到机场迎送外宾了。1980年又进一步改革,只到人民大会堂或者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不再去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一般来说,国务院总理出访,副总理要到人民大会堂送行,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出访,也要有相应的官员送行和迎接;第三阶段的改革主要在内部。2003年中央作出决定,进一步改革出访礼仪式,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将不举行送迎仪式。
●徐 豪
要树立﹃六个观念﹄物业管理人员
搞好机关物业管理必须树立“六个观念”。一要树立法律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已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广大物业管理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依法办事,切实增强法律观念,同时要加强对全体业主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争取做到左右互动,合作协调。二要树立市场的观念。物业管理工作者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敢于参加市场竞争,把机关物业管理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要真正学会游泳,在没有外界“救生圈”的情况下,照样搏击大海江河。三要树立改革的观念。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破旧立新,不断挖潜,事业发展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四要树立现代管理的观念。要学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我们的产业,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扩大化和资本的优化组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五要树立统筹的观念。一个单位的兴旺发达,离不开领导的正确决策和管理,更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辛勤工作,只有每个员工都在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多出点子,实行多种经营、规避市场风险,才能使我们的产业在平稳中不断壮大。六要树立发展的观念。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每一个企业超越自我、发展自我的必然选择。物业管理工作者要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推陈出新,深刻领会“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创新会给你一个更高的起点”的真谛,从而在实践中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63·后勤文苑 2004年 第4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