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读李瑞环的“老百姓哲学”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6-05-09 11:1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保建国

 

    在银川书城的销售排行榜中,72岁的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新书荣登榜首,持续热销,两个月销售400多册。从笔者所购的这本书印次看,出版1个月已是第4次印刷了。可见其影响力以及对这本书的关注程度。

    李瑞环的经历让人感到有些传奇色彩。他出身农民,少时学了一手木匠功夫。后来背着木匠工具只身闯荡北京城, 18岁时成为第三建筑公司工人。当过15年工人,24岁时已经是人民大会堂建筑工地上的突击队队长了。他实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从31岁开始走上领导岗位。他从一个劳动模范、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到一个基层干部,再到独挡一面,成为天津市委书记,最后成为两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全国政协主席。

    如此不凡的经历中,什么是他的理论源泉,是哲学。用他自己的话“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这位“青年鲁班”就开始与哲学打交道了。即使在这段“文革”岁月里,李瑞环并没有中断哲学的学习。他说“‘文革’中造反派把我打成假学习积极分子,经常在批斗会上东一句西一句地考我,我都能说出出处或者原文。”哲学,一直都是李瑞环在琢磨的东西;哲学,一直都在指导李瑞环的实践活动。

    纵观全书,大都是李瑞环担任领导工作期间在不同场合和各种会议上的讲话文稿,其中大部只选了精华部分。据该书编写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湛介绍:书中的 “讲话内容是瑞环同志本人撰写的”。从本书前两页作者手写原稿的影印件上,有修改的18处之多,这是难能可贵的。现时,大家都反感一些领导在会上的空话、大话、套话。另外,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哲学似乎渐渐远离了百姓,远离了大众,是因为哲学太深奥、艰涩,还是原来一些哲学思想与时代落伍。读《学哲学用哲学》,如同与一位睿智哲人在与你促膝交谈,没有深奥的大道理。于是想起李瑞环同志当年在天津任市长时,常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开对话会,每次都是电视现场直播,一问一答,非常活跃。这个电视节目也非常受欢迎,几乎是家家必看。在一次对话会上,一位老太太提出她家的煤气灶常点不着火,有关部门领导现场解答,讲了许多数字、原因和道理。李瑞环打断他的话说: “你讲那么多都没用。老太太要求的是‘煤气点火就着’。”天津人至今津津乐道此事,并将此总结为李瑞环的“老太太哲学”。

    “老太太哲学”,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哲学”。读李瑞环的“老百姓哲学”,最大的感受是通俗易懂、逻辑严谨、涵义深刻,且语言朴实精练、生动活泼、新鲜诙谐。在李瑞环同志看来,哲学思维的指导作用无所不包,“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作者常常借用故事和比喻阐明了一些深奥的哲理。比如,用“茶壶的故事”揭示了香港回归后必须保持特色的道理;用“紫荆花的故事”阐述了香港人要团结的大道理;用“野猪的故事”讽刺了说空话、唱高调的歪风;用“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启发如何做思想政治工作;用秀才老婆生孩子的故事批评了没有材料、硬憋文章的现象;用夏天有蚊子但长庄稼的事例提醒人们看待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用”先生孩子后起名”警告人们不要急于给非公有制经济下定论;如此等等。这些内容读起来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这是一部融理论性、知识性、历史性于一体的可读性很强的哲学著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