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国管局原常务副局长高富有忆长征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6-10-17 09:2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关于记忆,有许多种。有明快的,有哀伤的,有舒缓的,亦有凝重的,有小到自我个体的,也有大到民族国家的。而我们所要找寻的,是七十年前,关于红军长征的,那一抹红色记忆。

    2006年春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来到了京西一所普通寓所,寻访七十年前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人——国管局原常务副局长高富有。已是耄耋之年的高老依然精神矍铄,在热情地迎我们进入房间后,我们便随着高老在他那淡定的神情中,开始了对于红军长征那段伟大历史的记忆。

红色信念扎根心底

    1917年冬,高富有出生在山西省石楼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由于兵荒马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逃荒迁居山西西部,吕梁山西麓的黄河东岸。从六七岁起,高富有便开始学着担柴、割草、放羊、种地。到十几岁时,他已经是扶犁耕地、点种、除草、施肥、收割, 样样农活都在行的一把好手了。

    193410月,当中央红军开始伟大长征历程的时候,刘志丹所带领的陕北红军,已经把陕北的革命搞得热火朝天。当时经常有二三十个商人打扮的人从黄河西岸,渡河到山西,住在陕北籍山西老乡家,而高富有经常到这些人家玩。经过长时间的接触,高富有发现这些买卖人不仅谈吐不俗、知识丰富,为人也非常好,在老百姓家吃住从不讨价还价,决不让老百姓吃亏。高富有从这些人的口中得知有一支带领广大劳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谋利益求解放的组织,这个组织叫做共产党。高富有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了这个组织。此后,他便带领同村的几个年轻人秘密地为他所深爱的这个组织做事。而后来的“义牒镇事件”让胆大心细的高富有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验。1935年的一个冬夜,他带领两个祖籍陕北的年轻人在义牒镇走街串巷,粉刷革命标语。当国民党驻军在第二天发现标语后,把村里的百姓赶到义牒镇大戏台前,声嘶力竭的叫嚣:一定要抓住刷标语的人!特别是陕北过来的青壮年,一个不能放过。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害怕,心里十分明白,敌人是抓从陕北过来的人,我地地道道的一个当地人,决不会被抓”,高老回忆道,“但不远处和我一起贴标语的兄弟脸色不好,好像很紧张,因为他俩都是陕北人,正是被抓对象之一。于是我在乱哄哄的人群里,慢慢向他们移动,靠近后用身体挡住,再一个个往其他人身后拽,趁敌人不备之际,让他们悄悄挪到队尾,借机溜走。”最终国民党军队一无所获。1936年3月初的一天,高富有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决跟着中国共产党,跟定毛主席”便成为他永恒的信念。

行走在长征的“尾巴”上

    高富有的长征,是从红军东征到达山西开始的。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和陕甘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结束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战略转移。

    此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日本侵略者导演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华北五省已名存实亡。国民党政府却继续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正在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北苏区大举进犯,妄图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之。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

    1936年2月20日傍晚,当徐徐降落的夜幕刚刚笼罩大地,一只木船如离弦之箭驶出河湾,向黄河对岸山西中阳县驶去。接着隐蔽在河湾深处的7只小船也相继驶出,红军飞渡黄河的战斗开始了!渡船突击队冲破冰河,冒着敌守河部队猛烈的炮火阻击,终于抢渡成功,为后续部队渡河打开了一条通路。毛主席率领的红军总部也于第二天清晨从山西省石楼县渡口登岸。红军每到一处,不仅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消灭阻挡红军北上的阎匪军,同时撒播革命火种,指导地方武装,开辟建立巩固的红色政权。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上下平等,官兵一致,互相尊重,共同对敌。因此红军所到之处,原本死气沉沉的山村,顿时变得生气勃勃,充满希望,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情绪高涨。这时期,高富有与红军革命前辈和兄长们,在一起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进一步懂得许多深刻的革命道理,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才能团结一切进步力量,才是穷苦大众真正的革命队伍。

    面对声势浩大的东征红军,蒋介石立即抽调十万大军分三路入晋堵截红军。面对严峻的形势,为保存、积蓄抗日武装力量,早日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合,毛主席决定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红军开始西征。原本被安排去瓦窑堡受训,然后返回家乡开展地方工作的高富有,此时坚决要求参加正规红军部队。

    “当时有人劝我,你已经是干部,培训后可以继续做地方工作,参加部队还得从当兵开始”,高老回忆说,“当时我决心已定,想在战场上和敌人真刀真枪的拼!”他如愿被编入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的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团一连,任机枪班副班长。一连是常打硬仗的尖刀部队。彭德怀是当时红军西征的总指挥,特务团直接归彭德怀领导,并负责司令部的保卫工作,参加战斗的机会比较多。每次参战前,高富有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尖刀班,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给他留下记忆最深的,是宁夏河里湾战斗。

    “当时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溃败撤逃,山头上只剩下一个敌人在负隅顽抗,仇恨的怒火在我心中燃烧,当时真想一步冲上前活捉敌人。我扔下枪,一步蹿上去想扑倒敌人,没想到敌人更为狡猾,趁我丢枪的一瞬间,他一个跟头翻下坡,我顺势翻坡继续追。此刻撤到对面山上的敌人,集中火力向我猛烈扫射,我就近卧倒,胸脯贴着地面被震昏过去……”高老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那动人心魄的一幕。此役也让高富有认识到,只有把自己融入革命的大熔炉中,才会产生智慧和力量,才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红军西征历时两个多月,歼敌7个营,俘敌2000多人,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1936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胜利完成!

此生留得豪情在  再作长征岂畏难

    岁月如白驹过隙。时光斗转,物换星移,七十年的光阴飘然而逝,当年的红军英雄,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年轻人要多学习,学习历史,学习政治,要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高老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无限期待……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我的思绪随着高老的讲述起伏跌宕——红军长征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中国英雄们的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这部史诗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地球的红飘带》道出了长征那永恒的价值。

    走出家门,我们与高老挥手作别。一抹斜阳映照在他的脸上,飞转的思绪让我突然想起了这样一句诗: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当然,长征的生活,人们不必重复;长征的精神,人们应当永远铭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