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辛定律与人才使用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7-01-22 10:1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陈洪起

 

    400年前,英国有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叫托马斯·格莱辛,他在研究当时英国货币流通问题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流通一段时间后必然退出流通,原因是这种货币因金属品质好,往往被人们收藏,或被人们收集起来熔化成金属后别用,或被输出到国外,于是这种货币越来越少,直至在流通领域消失;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由于金属品质较差,没有收藏价值,又熔化不出好的金属,反而充斥市场,成为主要流通手段。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格莱辛定律,又叫作“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违背了价值规律,没有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由此我不禁想到人才使用问题,如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特别是生产、科研部门,如果不按价值规律办事,对素质不同,能力各异者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以致大才小用,小才大用,甚至庸才亦用,时间长了,真正有才能的人恐怕也会像良币那样慢慢流失。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已提出多年,如今人们虽然已充分认识到知识、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思想、“平均主义”思想、“出头的椽子先烂”思想等还顽固地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地方,在某些事情上还强烈地表现出来,不同程度地压抑人才的成长和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思想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克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难以实现的。

    人才创造才能的发挥既需要内在的自我激励,更需要外在的来自组织的激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这样。市场经济更讲求按劳分配,按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取酬,因此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很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导致人才“跳槽,另谋高就;二是即使其暂时没有“跳槽”,也会工作热情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精神状态怎么会有创造呢!另外,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做到才当其位,位当其人,防止出现“鸠占鹊巢”的现象。实际上组织上选好人,用好人,对人才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如果所选的人名不副实,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相应的位置,对人才创造性的发挥也将会是一种无形的打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的话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些地方总是觉得缺少人才,有些现有的人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我们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鼓励创新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实际,为人才施展抱负所搭建的平台还不够广阔坚固等有直接关系。对待人才,我们既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更要按价值规律办事,以善价求之,使酬当其才;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挥应有作用的环境,使他们早处“囊中”,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人才流失,避免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人才使用方面发生,形成群贤毕至,人才济济的局面,使各类人才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