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西藏行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7-04-19 15:51 来源:国管局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王宝璋

 

    那是2002年初夏的事情了,我们一行几人结伴去西藏旅游,抱着到西藏看一看的想法,去了拉萨、日喀则、江孜、定日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从西藏回来后,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从内心中引发的感想,是我去过的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西藏的确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藏族兄弟又是那么的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光彩夺目的西藏文化,你看,从布达拉宫到随处可见的建筑艺术,从《格萨尔王传》到多彩多姿的民间文学,从《大藏经》到特色鲜明的藏传佛教文化……等等,就是这片土地,西藏文化浸润着这片圣洁的土地,使雪域高原和那里的人们不断焕发着神奇的光彩和动人的传说。
    日喀则的变化
    日喀则,我只是在书中了解过她,知道那是个古老的城市,那里有威严壮观的扎什仑布寺和德庆格桑颇章。可是,百闻不如一见呀!我没有料到,到了日喀则后,进入视线的;是一栋栋林立的小楼,一座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还有上海大厦、上海体育场、山东大厦,街道不能说窄,川流不息的车子和人群,城市绿地、茶肆酒楼,现代都市的东西一样也不差,只是看到远在山边金碧辉煌的扎什仑布寺和城边流淌着的年楚河时,你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置身到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了。听日喀则地区领导平措书记介绍:西藏民主改革后,特别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日喀则地区的农业、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日喀则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农牧业大区,日喀则历史上就是西藏盛产粮食的地方,耕地面积125万亩,占全西藏的三分之一,粮油产量占了整个西藏的40%,总量居西藏第一位。畜牧业常年饲养量约为550余万头,居西藏第二位。你看今天的日喀则,经济长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人民和睦相处,处处充满和谐,边防那么巩固,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天,我们住进了日喀则宾馆,午饭后,在日喀则游逛了一番。见着好一些的地方,摄影留念。接着就直奔扎什仑布寺,扎寺这片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十世班禅的法体端座法台,宛若生人。您说一个人过世已有十几年了,还可以那么神情生动,从端庄肃整的慈祥中透出无尽的关爱,实在是神奇。当我们每人接过扎寺平拉副主任送给的叫“察察”的小黄布包时,后来又听到了大师的许多神奇的传闻,更激起对十世班禅大师世系、对这个世系驻锡的扎寺的兴趣。如今,十世班禅的法体安奉在了他的大殿灵塔里,聪明好学的十一世班禅已经坐床十几年了。一切都在变化,日喀则随着伟大祖国的变化而变化。不过,从日喀则宾馆的窗户看出去,除了扎寺辉煌的金顶、威武的展佛台,满眼的还是旧的藏式民居和屋顶四角上的“塔久”那些随风飘逸的五彩经幡,和着香香的桑烟,感觉到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凝重,那么厚实,那么祥和。古老和现代和谐地共存,藏族和汉族兄弟友好地相处,这正是我们祖国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英雄城江孜
    江孜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500年前,当地首领曲杰.饶敦贵桑.帕巴在江孜宗山修建了第一座宫殿,名为“杰卡而孜”,江孜因此而得名。江孜是前后藏的重要通道,因而很早就发展成为一个有着繁荣的商业、民族手工业的军事重镇,游人、信徒、商贾云集于此。
    一百年前,英国人侵略了西藏,他们要进入西藏腹地就必须经过江孜,于是一场抗英战争不可避免地在江孜爆发了。江孜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抵抗着英军的侵略,他们的抗英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宗山保卫战中,英国侵略军向宗山不断地进攻,藏族兄弟们顽强抵抗,他们表现得非常勇敢,据说宗山上的弹药库爆炸了,英勇的将士们终于寡不敌众,但仍坚持战斗,至死不投降,最后壮士们集体跳宗山崖下。发生在100年前的西藏人民抗英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西藏人民勇于抵抗英军入侵,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洋枪洋炮这一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业绩而载入史册。
    在江孜短短的时间里,我们还参观了白居寺、江孜宗山广场、江孜地毯厂和帕拉庄园。今天的江孜,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江孜县率先实施了上海援藏项目“安康工程”,为当地的农牧民脱贫治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