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餐改革
●郭起云
中华菜肴世界称雄,烹饪文化历史悠久,但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就是其中的一弊,因此,中餐改革迫在眉睫。那么,改什么?怎么改?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调整结构,科学搭配
中国传统的膳食结构的主流是好的,必须肯定。中国是个农业国,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以谷类食物为食物的主要原料。谷类食物在历史长河中养育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生活提高了,科学发达了,转变生活结构的时期到了。
结构合理,营养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在逐步改进,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过度。这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吃得舒适、吃得科学、吃出营养的条件下,才能达到人体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
科学表明:大多数人的疾病是吃出来的,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高血压、冠心病、胰腺炎等疾病是吃出来的疾病。因此,从健康角度来讲,大吃海喝是有害的,不讲科学,营养过度,是掏钱买病,既浪费了钱财,又损健康。
合理膳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之一。科学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应遵循“调整、维持、控制、增加”的八字方针:调整——水果放在饭前吃;维持——保持我国高纤维素和多样化的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控制——减少食盐、肉类和油脂的摄入量;增加——加大水果、奶、谷物及薯类的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8条膳食原则: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是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是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是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是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是饮酒应限量;八是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口重伤身,清淡健体
中华民族传统菜肴讲究“色、香、味、型”。“味”是最重要的,提味的主要作料是“盐”。菜肴淡了放点盐,形成菜菜口重,汤汤都咸,天长日久形成了习惯,不以为然,却不知盐放多了,口味重了隐藏着伤身的隐患。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盐摄入量是每人每日上限
《本草纲目》说盐有“解毒凉血、润喉、定痛止痒”之功。现代医学也常用盐治病,和平年代也用盐治病,盐水消毒也是医院、家庭常用的消毒办法。但我讲的是“食盐超量”,并非“医药用盐”,并非“适量用盐”。适量用盐健身治病,超量用盐伤身患病。
专家指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慢性病和饮食有关。因此,宜少盐、少油、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均衡的营养可以减少慢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同样,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可以促进健康。
饮食单一,应融合贯通
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认识在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在随着社会的前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单一的饮食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身体发育,更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繁衍、发育、健康和成长。
近几年国家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交通四通八达,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通向全国城乡,南粮北调,北粮南运,东西交流,人们的吃穿用行互为交换,北方老百姓祖祖辈辈未见过大米的人,现在吃到了大米;南方群众长期少见面粉的人,现在吃上了面食;北方的粗杂粮,尤其是营养较高的荞麦面、玉米、燕麦和牛羊肉食南方的家庭也吃到了;南方的鱼虾和各类水产品也成了北方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的“桌上席”。
经过调整,当前国民的饮食结构在逐步走向合理。世界餐饮业也公认东方饮食好。种类繁多,既有植物性食物,也有动物性食物;既有餐馆精心制作的高档菜肴,也有农家巧妇自做的粗茶淡饭,有精有细,有粗有杂,有蒸有煮,有烤有炒,有软有硬,有菜有汤,有营养,色香味型齐全,是世界饮食享受的好地方。
四菜一汤,利国利民
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提倡的“四菜一汤”的工作餐形式应该继续提倡。
1987年元月25日,原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在全国政府部门对内接待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四菜一汤,从我们做起”。这个标准应该成为当今宴会改革的原则,我们应该照此执行。然而,现在在不少地方和部门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或者为习惯势力所阻,或者为陈旧观念所不容,或者不为宾馆、饭店、餐馆接受。我认为要推广并坚持四菜一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古今中外人之常情,没有交往则没有社会,宴与礼相通,宴与情相连,设宴待客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不能免。要更新观念,逐步形成热情节俭、彬彬有礼、四菜一汤、“宴”“会”并举、文明科学的宴会风气来。
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四菜一汤的工作餐能不能形成制度坚持下去,最要紧的是各级领导能不能带好头,如果各级领导带好头,四菜一汤的工作餐就会逐渐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宴会形式,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是会议也搞四菜一汤。群众反映:目前会议多、标准高、菜肴多、浪费大是当今会议的一大弊病。执行“四菜一汤”就是整改之一,会议饭的“四菜一汤”菜肴档次低,不上酒水。
四是突出地方风味。用当地的土特产品招待嘉宾,对方感到更亲切、温暖。既省钱又大方,还宣传了当地的物产,一举两得。
推行分餐,文明卫生
世界上通用的就餐方式是分餐、份餐、派餐或自助餐,也就是几个人同桌或分桌,个人在自己的盘碗里就餐,食后盘光碗净,整洁卫生,文明礼貌。
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也搞分餐制。古代帝王宴请作战功臣,不仅分餐而且分桌,帝王在中,左右为臣,一人一桌,吃一菜上一菜,喝一汤上一汤,庄重、体面、排场、讲究;近代、现代官方宴请也搞分餐制,10人或多人坐在一张桌子旁,服务员将菜肴一份一份地分给就餐者,有的菜肴由厨师直接分好,再由服务员分送到就餐者面前。目前,分餐制从官方、商贾到民间在逐步推行。除分餐制外还有自助餐、份餐等多种形式的就餐方式也在各地各部门逐渐推行。
当今,不少饭店实行了分餐制,在一个盘子里装有不同蔬菜、肉食、海鲜;在一个碗里盛有米饭或面条;还有一小碗鲜汤,每人一份,很受欢迎。分餐制的优点显而易见,有研究表明,实行分餐制能使疾病的传染率由共餐制的42%下降到17%。
要杜绝一次性餐具
目前在不少中低档餐馆里出现了诸如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餐具。最近,笔者到太原市一家传统老店就餐,顺便问了一位服务员:每早有多少人就餐?服务员回答有500人左右。由此可见,每人使用一双筷子就是500双,500双筷
子就需砍伐碗口粗的树木5棵。一个普普通通饭店,一个早餐使用筷子就需5棵树,那么,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直至全国一天要砍伐多少树木呀!
喝水用的纸杯也是一次性的,虽然纸杯能回炉重制,但污染严重,影响环保,不卫生。纸杯在生产中涂一层聚乙烯隔水膜,这种材料在常温下不会有什么反应,但倒入热水后,会氧化为羰基化合物,对人有害。有的水杯使用价格低廉的纸浆,生产过程中添加荧光漂白剂,有致癌危险。
(作者:原山西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