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建国的周总理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7-11-20 10:2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王元慎

 

周恩来作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周总理作为共和国的“大管家”,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勤俭建国,体恤民情的优良品质和作风,不仅教育和感染着一位位继任者和一代代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也成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回忆周总理当时在这些方面严于律己,勤俭建国的几个片段,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只要是我当总理,大家就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打消”

勤俭建国,反对浪费,不仅是总理生前的一贯主张,而且他总是严格把关率先垂范。

五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机关及许多部委的办公用房大多比较简陋,数量也不够。当时不少同志提议,盖一座办公大楼,国务院机关和一些主要的部委可以合署办公,在公文往来及机关联系上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许多同志还认为国务院应当有一座像样的办公楼,并主张在中南海西侧的府右街兴建国务院办公楼。盖楼的建议酝酿了很久,最后将方案送总理审批。一天晚上,总理把负责这项工作的有关领导找去,要听听这一“宏伟”的方案是怎样出台的。听完汇报,总理严肃地说,新中国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建设的各方面都需要钱,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兴建国务院办公楼是不现实的,也是脱离群众的。他批评有些同志因出过国,看到西方国家豪华办公楼便要与之攀比的思想是“贪大求洋”、“讲求气派”。最后,总理严肃地说:“只要是我当总理,大家就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打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以后在几次国务院会议上,总理以此例进行剖析,阐述节约为本,勤俭建国的主张,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十大建筑所用材料必须全部国产

五十年代后期,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国务院计划在北京兴建部分大型建筑。这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十大建筑。“十大建筑”的产生,有一个比较长的酝酿过程。许多部委得知国务院有此意向,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需要兴建的项目。陆续有100多项建议和要求反映到国务院。总理指示几个部门联合办公,根据现有财力、物力和轻重缓急,一项一项地研究,反复筛选,然后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征求梁思成、杨廷宝等专家的意见,最后把十大建筑项目确定下来。其高度、层数和造价,总理都是亲自过问的。在酝酿过程中,哪个项目该上,哪个项目不该上,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调整、平衡,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所上项目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如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和华侨大厦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建筑项目确定之后,总理规定了几条原则:如十大建筑所需材料全部用国产的,不许进口;兴建中要厉行节约,不得浪费,一切都要量力而行等。根据总理的要求,有关部门在设计和施工中从严把关。如尽管意大利产的大理石享有盛名,但有关部门还是选定东北产的质量上好的石料。为了节省劳动力开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既有经济效益,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在吊装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屋顶150吨钢架时,总理亲临现场,同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将这一巨大的钢架吊到高空,安放入架。这个中国建筑史上的创举,令在场的苏联专家钦佩不已。

不准在风景区建高级住宅

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高潮的推动下,不少省份在风景区兴建了一批高级住宅,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到地方视察工作的住处。这些计划外建筑标准较高,用料考究。各省之间相互攀比,讲求豪华。国务院发现这一问题后明令禁止,遏制了这一不正之风。不久,总理到沈阳、大连、韶山等地视察工作,当地领导同志把总理安排在已落成的高级住宅。总理立即拒绝。在鞍钢,总理嘱咐工作人员把高级住宅退掉,集体住进铁路饭店。[JP+1]总理说,如果我住进了高级住宅,就等于国务院承认你们这么干是对的。有一次在河北石家庄,由于个别领导汇报不实,总理表扬了石家庄领导节约建设资金,在控制基建规模方面带了个好头。第二天,总理在市区几个点上视察,才发现此地同样盖了不少豪华宾馆。总理生气地说:“我没有调查研究,昨天表扬错了,现在我收回。”总理一言一行,光明磊落,是非分明,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国务院小礼堂与西花厅维修的风波

中南海紫光阁,是总理会见重要外宾的场所之一。紫光阁西面有一座由食堂改建的礼堂,仅能容纳四、五百人。每当国务院办公厅集中开会时,过道也得现摆椅子坐人。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处从工作上考虑,几次提出翻建礼堂,报告送上去,总理未批,此事便拖了下来。到了六十年代初,有的同志想,既然翻建不行,修修补补总可以了吧。结果,未经总理批准,行政处便找来施工队开始整修。当天傍晚,总理散步时路过礼堂,见房顶已拆去一角,立即吩咐施工队停止作业,并要求把拆掉的部分按原来的样子装好。总理语重心长地对行政处的领导说:“现在国家经济形势刚刚好转,我们中央机关千万不能带这个头。”

对于自己的住所,总理从不允许别人打修缮的主意。总理和邓大姐住的西花厅,因年久失修,油漆脱落,水管陈旧。行政处和保卫部的同志都认为无论如何不能这样将就下去了。修缮西花厅的计划早已拟好,因总理不同意只得搁下来。后来,行政处趁总理出国访问,组织人维修了一下。总理回国后提出严厉批评。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总理对此事做了检讨,反省自己没有把好关,承担了全部责任。

 

 

(作者系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