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09-26 15:2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近年来,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提出“‘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和“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不断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机关事务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不同时期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逐步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行政性、福利性、封闭式、“小而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好机构改革,规范工作职能。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机构和职能定位问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普遍配置国有资产管理、房地产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管理、机关物业管理、政府采购等职能,实行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机构设置,推行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和服务。
    二是强化集中管理,提高保障效能。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从建立高效、规范、廉洁、有序的工作机制入手,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机关后勤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保障效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摸清了省直110个单位及其所属1241个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结构,出台了《福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严格规范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调拨、使用和调剂,认真做好报废报损、盘活盘整、产权变更等处置审批工作,逐步使国有资产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加强机关房地产管理工作,加大办公用房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相对集中办公,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出台了《福建省直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直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管理办法》,实现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统一建设和统一权属管理。同时,认真落实房改政策,加大房改危旧房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改善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出台了《福建省直机关车辆配备管理规定》,对省直机关及事业单位车辆编制和配备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开展了统一保险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年参保车辆达6000多辆,节约保费500多万元。
    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把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作为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将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从机构编制和性质上分开,打破“独家独院办后勤”的模式,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伐,实现了由“办后勤”到“管后勤”的根本性转变。
    四是推行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根据《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加强对省直机关政府采购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和“规范、高效、廉洁”的宗旨,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了采购效率,保证了采购质量。几年来,通过组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单一来源、谈判、协议定点项目竞价等采购活动,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市县机关事务部门积极主动地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最低的价格、最优的服务获得机关所需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做到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五是加强行业管理,实施有效指导。以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为载体,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对全省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行业指导能力。围绕机关事务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先后4次召开机关事务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形成了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成果,为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指明了福建前进的方向,极大地鼓舞了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和在闽台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热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一是深化理论研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目前,机关事务管理中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和回答,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概括和总结,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本质上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组织结构效益的角度出发,加强机关事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发和储备,重点研究机关事务管理的职能定位问题,包括管什么、怎样管两部分内容,为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性质、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明确管理范围、保障目标和服务标准,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二是突出体制创新,强化集中管理职能。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精神,要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工作,这就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加强职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格局,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集中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标准,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成为政策制定者、管理实施者、服务组织者、资源配置者、绩效监督者,逐步建立起以经费预算管理为控制手段,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内容,以政府采购为主要方式,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模式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
    三是加快结构调整,构筑多元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尽快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由自我服务为主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转变,改变原来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单独垄断供给的局面,按照规范程序,积极推动机关服务保障社会化,通过服务质量、效率和价格比,增加机关选择服务保障的机会,促进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四是重视政策引导,落实相关配套改革。针对新形势下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要加强与财政、国资、建设、发改、工商、税务、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联系,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订,解决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机构职能、经费管理、资产划拨、结算标准、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管理体制上,要进一步规范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研究制订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在服务机制上,要培育和形成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费用结算制度,积极推进服务单位的转制,加快法人治理步伐。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要针对干部职工队伍结构的现实,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年龄大的应及时调整岗位,对年龄轻的要加强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要着眼未来,拓宽专业人才的引进渠道,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确保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可持续进行。
    五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要加强机关事务管理的立法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机关事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确保各项规定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可操作并且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的机关事务管理主体法律、行为法律、制约法律和监督法律,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能够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贯彻执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