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多找群众商量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10-22 11:0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论是决策部署,还是贯彻执行,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遇事多找群众商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群策之为无不成,群策之力无不胜。遇事多找群众商量,把群众的愿望、群众的意见、群众的情绪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干事创业的应有之义。实践反复证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哪个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群众打成一片,哪个单位和部门就风正气顺、凝聚力强,各方面工作始终都充满活力、高效运转。同时,群众的监督也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的“消毒气”,遇事多找群众商量,既有助于净化心灵,克服种种不良倾向和习气,又可以集思广益,使主观与客观一致,形成正确决策,避免出差错,提高决策效能;还可以极大地增强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能。
    遇事多找群众商量,既是一种服务形式,又是实现最佳服务的基本途径。它一方面使领导的好主意为群众所理解、所认识,变为群众的意志,通过实践达到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时发现、采纳群众中的好主意,总结、推广群众中的好经验,从而使各项事业真正见到成效。小平同志说得好: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为什么一些单位和部门工作起色不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自恃高明,凡事很少或根本不找群众商量。听不进群众的正确意见,既失去了群众威信,又不能有效地发挥领导作用,甚至导致某些重大决策失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