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碑的世界
到西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参观那保存完好的碑林,那是我向往的地方。
1974年,我曾经去过一次,这次来到西安参观碑林正是暮春,是旅游的好季节。来参观碑林的人可真不少,南来北往的游人,熙熙攘攘。面对一座座青色的古碑,有的揣摩,有的议论,有的研读,有的在静静的思想。一对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轻声说话,从楷书、行书、草书说得头头是道,听得出是书法爱好者。是的,碑石成林,怎能不叫人情思缕缕感慨万千呢?
几经大规模的扩建,碑林修旧如旧,古朴大方,红花绿草,簇拥着碑亭石坊,一座座石碑让人感悟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这里珍藏着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一千多块稀有的碑石。这些碑石中,有《石台孝经》、《曹全碑》、《玄秘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千字文》、《断千字文》、《真草千字文》……一座座书法名碑,就在我的身前身后,一举手便可触摸,一抬眼就可看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真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一位书法家曾把这一座座书法名碑称为朵朵盛开的“宝石花”,此刻便直觉得是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了,但见芳树遍植,艳葩满枝。小时候,我曾经问过父亲,古人的字能保留到现在,那纸张还不弄坏了?当年的我着实弄不懂,父亲说,古人的字是很难传到今天的,但是刻在石头那就传下来了,现在的字帖大都是源于碑刻。现在我来到了碑林,置身于碑的世界里,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怎能不激动万分,怎能不感谢曾为碑林奠下基石的无数的历史名人。
在唐初,诸遂良是真的在碑上刻过一个梦的。是他坚决反对武则天称帝而被贬同州的时候做的。可惜,这一块纪梦的碑石不在碑林,至今保存在韩城太史公祠。而碑林有他的《三藏圣教序碑》,师承二王,“铁画银钩”,一如他刚直敢言的为人。诸遂良是不是政治家我不知道,只知道他的梦是与政治有关的。宋徽宗赵佶不能说是一个有才干的皇帝,可是他的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瘦金体很有特色,至今仍在流传。明代的董其昌、黄庭坚,在这里也都留下书法精品。黄庭坚的字刚劲挺拔,字显微斜,大胳膊大腿,在碑群中很是显眼。碑林不愧是书法艺术的百花园。碑林还有类似于组字画,叫“魁星点斗”。跳跃生动的魁星,一足独立在“螯头”之上,一足高跷,脚题一个“斗”字,双手分持笔砚,作圈点之状。魁星是掌握儒家科举大权的神,他的身躯是由“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还有一块画碑;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荡,是何人画得这虚中君子呢?再看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象是着意安排的。细心观看,原来竹叶的飘洒,竟组成了一个个文字,顺着叶势念下去,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飘零”。可能是想把这诗意引来作为描写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情吧,人们便把它附会为“关帝诗竹”了。
在碑的世界里漫步,自然会想起了很多。我曾临摹于《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还有“二爨”的(爨宝子、爨龙颜)字帖,近来我又临摹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对于颜真卿的楷书,我很是热爱,那方正整齐的字体很是吸引我。它很美,整体观之,气势磅礴,恢弘壮观,有眉山之秀,有泰山之雄,有太行之绵,笔飞墨舞,很是生动。在碑林我仔细观看了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颜氏家庙碑》,两碑出自一人之手,却有不同的感觉,《多宝塔碑》、《勤礼碑》是颜真卿的壮年所写,而《颜氏家庙碑》是他老年的杰作,据说当年已经80多岁了,碑的字体平稳端庄,仔细品之,碑的字略有不同,但布局规范,匠心独具,圆浑的线条凝练简洁,笔意自然而沉缓舒展,让人于赏书中明古人之意,悟人生之道。
在碑的世界里,我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一座碑,便是一个生命,一群碑,便是一个时代,刻在碑石上的字是先人们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