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放思想 实现机关后勤工作的新突破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8-09-27 14:3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的重大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强大力量。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机关后勤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工作的新突破。
    继续解放思想要在不断更新观念上求突破。
    随着政务工作对事务保障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思想的独立性、诉求的多元性、选择的差异性不断增强,对办公环境、居住条件、个性化服务有了更多的要求,对于行政效率、机关成本、政府形象有了更高的愿望,满足这些要求,实现这些愿望,既要有解放思想的胆识和气度,勇于开拓,不拘泥保守;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行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从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的实际入手,妥善处理好理想与现实、需求与供给、目标与效果之间的矛盾,协调好整体与部分、手段与方法、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不出偏差和持续发展。
    当前,要强化以下观念:一是强化科学发展的观念。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不能把发展简单等同于高档次、高标准、高规格,讲求节俭、实用、科学才是正确的发展观。要把正确的发展观念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根据政府财力和机关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计划,满足机关发展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二是要强化市场观念。在依靠财政难以满足机关和干部职工保障服务需求的时候,要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方法,优化机关服务保障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服务社会化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机关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强化效益观念。机关事务工作关系政府运行成本。必须强化成本意识,树立效益观念,严格成本核算,加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加强对管理成本、运行成本、建设成本、维护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不断提高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机关是追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最大化,机关后勤服务的效益应该通过为机关和干部提供良好的服务,从机关不断提高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体现。四是要树立法治观念。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掌握着一定的资源配置权和资产处置权,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统一标准规范,严格工作程序,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各项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
    继续解放思想要在深化体制改革上求突破。

    改革创新是推进机关事务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加快改革步伐,着力解决机关事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努力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保障制度,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管理体制的建立,需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机关后勤体制的改革。借鉴政务部门集中统一“大部制”改革的精神,促进机关后勤管理的集中统一。
    建立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首先要从机构设置和职能配备上完善,确立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同一级党政机关后勤事务统一管理的地位,理清后勤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能关系,把该给管理局的职能给到位,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加以确认机关后勤部门职能和组织结构,规范机关后勤部门的保障服务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该集中的集中,该统一的统一,优化机构和人员配置,确保运转有序高效。其次,要按照集中统一原则规范后勤保障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管理职责,以机关后勤服务保障为中心,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管到位,把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和社会去调节。第三,要合理配置并有效使用资产,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标准。后勤资源配置分散、运作不畅、效益不高、供给旱涝不均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机关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当前应按照专门化、集约化的原则,重点对办公场所、接待资源、车辆资产、办公和生活设施、服务机构等进行整合改制,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完善保障服务功能,提高后勤资产使用效益。
    继续解放思想要在服务机制改革上求突破。

    当前,“管理”、“服务”两个职能分开,后勤“管办分离”落实的没有完全到位,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改革进展不够快、效益不明显。
    对此,要进一步转变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后勤服务管理机构建设,尽快实现机关自办后勤服务向组织提供后勤服务的转变;加强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服务标准,加强质量考评,提高服务水平;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改革,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妥善处理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要积极引进后勤服务外包,将机关后勤需要的服务,社会组织能办的尽量外包社会办,将后勤服务的组织和生产分开,由政府专司管理职能,集中实施政策管理、制度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各种后勤资源的配置、组织和使用,主要承担起服务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的角色,不再具体从事和干预后勤服务经营活动。要加强服务监管,引进各类社会服务,要明确机关运行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标准,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和安全评估制度,做好社会服务力量的日常服务管理和服务绩效评估,逐步建立并完善降低机关服务成本的长效机制。
    继续解放思想要在后勤资产的管理和运营上求突破。
    要彻底盘活后勤资产,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和事企分开、机构剥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转企改制,或组建国有独资集团、改为股份制企业、或拍卖,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同时,财政也应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解决困难,扶持企业改革改制,真正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将这些资产盘活增值。另外,还要积极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机关行政性国有资产是后勤保障的物资基础,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按照盘活存量资产、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引资、入股、合作、租赁、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市场运作,挖掘现有资产潜力,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后勤经济实力,提高自身保障能力。目前一些省市,通过对地处城市黄金地段机关旧院落的联合开发改造,不仅改善了办公和职工居住条件,而且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为后勤保障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继续解放思想要在干部职工住房制度上求突破。

    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机关干部职工的住房只能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解决,随着国家关于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政策的调整,公务员家庭的收入基本不在经济适用房供应之列,而近几年商品房价格上涨较猛,公务员依靠现有工资收入购买商品房还是难以承受,公务员的住房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山东省直机关及全额事业单位自1998年至2006年新录用公务员、军转干部、异地交流干部等新增人员11196人,其中70%以上无房。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认真研究探讨公务员住宅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模式,科学制定公务员住宅供应保障政策,把公务员住宅保障体系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让公务员住得上、买得起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住房。
    当前,要转变公务员住宅市场化的思路,实行保障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向机关新进人员和异地交流人员,提供租赁性周转住房;向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的无房人员,提供可售可租、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职工住宅;向支付能力较强和有改善住房需求的人员,提供面积略大、功能较好的“限价房”;对于高收入人员,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鼓励其通过市场途径解决住房。最近,山东省省级机关坚持“以人文本”,从现状出发,以解急解困为目标,确定建设一批经济实用房,优先解决房改以前的无房户购房和房改以后参加工作人员租房问题,逐步探索公务员住宅保障的新机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