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文章”、“九项工作”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9-03-24 10:4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浙江省温岭市机关行政中心集中管理服务成效显著

 

    浙江省温岭市行政中心于2006年12月迁入新址,大楼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8.7万m2,是一座集行政办公、会务接待、展示、后勤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强烈现代建筑气息的智能化、现代化大楼。2006年12月,温岭市行政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成为该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四套班子及50多个市级部门、约有120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的场所,同时也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温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管理、服务、保障职能,深入开展以星级服务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全面完成了机关后勤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特别是温岭市行政中心搬迁以来,该局按照“管理有序、运行有方、服务有质、保障有力”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逐步规范,基本上迈入了正常化运行的轨道。全局上下围绕做好“三篇文章”、“九项工作”积极努力,成效明显。
    一、做好“三篇文章”:
    行政中心搬迁后,后勤管理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解决,市行政中心的管理工作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使行政中心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提出了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管理方式。解决怎样管理的问题,重点抓住三个环节,突出节约型机关建设,促后勤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年来,该局把节约型机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新行政中心管理的各个方面:一是以“转”促“降”环节,即转变管理理念,降低行政成本,打破以前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整合。二是以“引”促“全”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健全服务功能。在管理项目上,将保安、会务、绿化、设备维修、机关食堂人员推向市场,解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实现用人机制的突破;在服务功能上,将医务、理发、银行、邮电、超市、文印、书店等推向市场,节省了行政成本的投入,改变了政府“统包统揽”的习惯。三是以“严”促“廉”环节,在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管理项目的设置和程序上,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办法和招投标办法来实施,坚持阳光操作,杜绝或避免不廉洁、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管理制度。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实施“三化”管理,突出高效型机关建设,促后勤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制度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市府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温岭市行政中心管理的通知》,对大楼的日常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和监督管理作了详细规定,知照各单位执行;出台《行政中心服务指南》,介绍行政中心基本设施、使用功能、服务功能及注意事项,用中英文加以说明,大楼全体人员人手一册;在后勤机关内部管理上出台了《局量化考核责任制实施办法》、《局星级服务考核细则》、服务中心、物业、保安、食堂及服务功能考核细则》,把工作量化到岗到人;为推进制度化管理,组织专家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研究,出100道后勤管理常用知识进行测试,开展知识竞赛,经整理,总结合理化建议50多条,进一步激发了落实制度规定的热情,提高了履职能力。二是专业化服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服务机制和保障措施,开通后勤110服务热线,经授权,24小时值班,专业人员随时待命,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接受投诉请求100多起,做到件件落实、机关单位满意。三是标准化管理。根据制订的各类制度和标准,做到服务依据标准提供,质量依据标准评定,考核依据标准执行,并落实追踪问责制度,每周2-3次督查,每月1次考评,进行星级服务计分,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管理标准。解决管理达到什么样标准的问题,重点实现三个目标,突出和谐型机关建设,促进后勤发展上新台阶。第一项目标为大楼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第二项目标为大楼管理达市(地)级以上先进水平;第三项目标为大楼综治安全工作在连续3年被评为市(地)级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力争达到省级先进水平。经过不懈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超过了预期的成果:2007年,局承建的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被省建设厅评为“钱江杯”称号;局被省综治委、省公安厅评为“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局管理的市行政中心大楼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物业管理示范大厦”;同年,在该局的精心管理下,行政中心大楼建筑面积能耗大幅下降,单位面积电耗仅为42度(国家对20个监察点电耗统计为85.4度,发达国家电耗统计为60度左右),大楼运行成本单位建筑面积仅为88元。
    二、抓好“九项工作”:
    一是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服务中心管理与新大楼运作同步产生和发展,面对大楼全新的服务,按照“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制度上量化、工作上细化、管理上深化的路子。在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加以宣传,采取多种措施降耗,一些做法得到了市发改局、财政局的重视,并在全市推开;在会议服务中,不断总结办会经验,特别是在市“两会”及重要会议服务中,多次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在物业及服务功能管理上,保洁工作人员全天候服务,机关医务室开设专家门诊服务项目,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赢得机关好评,邮电、理发、超市、书店、文印、洗车场等竭诚服务,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整个行政中心大楼长期处在星级服务的环境中。
    二是机关食堂管理工作。新大楼启用后,机关食堂转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适应管理,从试运转开始,在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上、在质量与品种上、在人员与技术组合上、在成本核算与服务理念上,都进行了反复地研究与实践,经一年多运行,广大机关干部职工总体比较认同,特别是重大活动就餐完成比较圆满,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楼安全保卫工作。针对行政中心的安全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责任制的要求,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统一,特别是重大保卫工作,严格按照预案实施,较好地维护了安全秩序。在队伍管理上,不断改进方式,定期分析安全形势,努力提高安全意识。由于大楼安全保卫管理有力,警员精神风貌优良,并被推荐为“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
    四是车辆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安全服务教育活动,要求车队全体同志文明行车、敬业爱岗、不怕艰苦、发扬奉献,做到态度端正,思想明确,服务到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团队精神,车队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平均每年安全行驶86万公里无事故,平均每辆车安全行驶达4万公里以上。
    五是接待与会务管理工作。在认真总结接待与会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各种接待规定和制度,起草出台《温岭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接待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接待台账,规范了接待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地党政考察团及重大会议、重要来宾的接待任务。
    六是房产基建管理工作。由于大楼竣工使用提前,留下大量的整改、翻工、改造等工作。在温岭市行政中心后续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处理好施工和正常办公的关系,利用了大量的假日时间进行,由于工作责任到位,指挥、协调得力,在严格把好质量和安全关的前提下,各项建设如期完成,并顺利通过了省建设厅的“评杯”验收。
    七是财务管理工作。搬入新大楼后,温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食堂、服务中心进行账务组建,建立和制订包括物资验收、支取、保管、入库等各项财物管理制度,特别是对行政中心运行成本的核算,坚持开源节支,节能降耗,财务运作良好,节支效果明显,财务保障能力增强。
    八是后勤产业改革和建设。正确处理好后勤服务、管理、保障与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改革,开拓产业,壮大后勤实力。温岭宾馆改制经过大量调研工作,市政府已经批转同意,改制工作已全面付诸实施;锦屏加油站在市中心顺利开业,投资700多万、市值4000多万,已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市燃气储备中心占地50多亩,投资2000多万、市值5000多万,前期准备工作和相关手续已全部完成;新建四星级宾馆的方案正在形成;机关幼儿园锦园小区教学点顺利投入使用。
    九是后勤队伍建设。实行集中管理服务后,后勤机关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理念、工作任务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否管理好新行政中心,关键取决于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针对队伍现状,狠抓素质建设,使之与大楼管理相适应,组织机关全体后勤人员开展“四磨合”大讨论,即思想观念上磨合、管理标准上的磨合、工作责任上的磨合、人际和谐上的磨合。经过讨论,全局工作人员认为,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担当起大楼管理和服务的责任,有效地提高队伍参与大楼管理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温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面对繁重的任务,紧紧围绕着做好“三篇文章”、“九项工作”,以“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坚持“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带领全局同志一步步地朝着目标迈进,取得了成绩。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与省内外各兄弟单位、同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扎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和管理,为推进机关事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作者:浙江省温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