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 强化服务 深化改革
开创机关后勤工作新局面
●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近年来,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科学管理,稳步推进改革,按照“管理事务、服务政务、经营市场”的职能定位,认真履行管理、保障、服务职责,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机关后勤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切实抓好省直机关房地产管理及资源整合
管理局把对省直机关房地产集中统一管理作为重点,把管理科学化和法制化作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使用效益最大化、办公条件最优化。
(一)积极推进省直机关房地产统一集中管理。实现对省直房地产的科学有效管理,摸清家底是基础,明晰产权是关键,建立法规是根本。该局一直注重加强对省直机关办公用房和职工住宅的产权管理、自用土地管理、省直机关住房制度改革等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省直机关房地产管理的制度办法。2004年对省直机关房地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2007年对150个省直党政机关、904个省直事业单位及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房地产进行了清理规范。目前,该局共管理着省直单位土地13000余亩、办公用房365.8万平方米。为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该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省直机关房屋建设审批审核管理的通知》、《关于省直机关房屋所有权证及土地使用证变更登记的通知》,把省直单位房产、地产权属全部变更到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名下。同时,按照“严格限制、从严管理、公开交易、收益调节”的原则,切实加强省直单位划拨土地开发建设以及危旧房改造的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口,为建立健全省直房地产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逐步推进省行政办公中心集中统一管理。为实现政府集中统一办公的要求,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接收原某集团军机关营区,改扩建为山西省政府行政办公中心。山西省机管局作为具体承办部门,圆满完成移交接收工作。正式接收后,对院内9座单体建筑以及道路、管网、水、电、园林绿化、机关食堂等全部进行改造,为省政府有关部门入驻办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次移交接收实现了资产的有效利用,也为该局全面履行职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此为契机,我们加大了省直机关房地产的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按照相对集中、标准统一、苦乐均衡原则,对有关单位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同时,逐步规范省直机关经营性房产的使用和管理,启动省直机关存量土地的整合、置换、开发、建设,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省直机关房地产资源的配置合理化、效益最优化。
二、突出服务宗旨,不断推动后勤经济可持续发展
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机关后勤工作的新动力,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机关后勤改革中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发展、狠抓发展,不断壮大后勤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服务。
(一)打造品牌,增强活力,实现宾馆又好又快发展。为提高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我们着力打造了几家重点接待单位。改造后的晋祠宾馆被评为五星级饭店,有效提升了宾馆的品牌和形象,成为山西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形象窗口和名片标记。完全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按照白金五星标准新建了丽华大酒店,设施设备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通过改扩建晋祠宾馆、新建丽华大酒店、装修改造迎泽宾馆西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以晋祠宾馆为龙头,以迎泽宾馆、丽华大酒店和山西饭店为主体的高水平接待服务单位。宾馆饭店的改造不仅壮大了该局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使这些接待服务单位成为了保障省四大班子服务和山西省对外接待的形象窗口,圆满完成了各类重大政治接待任务。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改革创新经营机制,使宾馆饭店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
(二)把握市场,拓展职能,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解决省直机关干部职工住房困难问题,该局本着稳步启动、逐渐铺开的原则,在完成平阳路、青年路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基础上,历时三年开发建设了省直机关丽华苑经济适用房小区。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没有向银行贷款一分钱,没有拖欠施工单位和农民工一分钱,在钢材等建筑材料大幅涨价的形势下没有向住户增加一分钱,创造了一次性开工、一次性竣工,五年工期三年完成的纪录,直接和间接向国家纳税6亿多元。丽华苑小区建设的成功不仅为省直机关提供了优质的住房,而且为该局充分履行职能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造就了队伍,为省直机关今后的住房建设项目向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规范制度,做大做强后勤经济。针对局属单位经营存在的活力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该局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效益,四年翻一番,五年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借鉴浙江管理局经验,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全面实施经营机制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班子成员的任免及年薪收入直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益挂钩,经营亏损者免职,不得异地做官;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良好氛围;全体职工实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效工资制,在全局树立起发展面前讲是非、效益面前论英雄的价值衡量标准和考核奖惩体系。体制机制改革为局属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局属11个单位中的9个经营性单位全面扭转了亏损局面,按规定提取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职工足额缴纳了各类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职工生活稳步提高,推动了全局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宏观协调,构建机关后勤工作联系网络
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构建机关后勤宏观管理、整体协调的工作格局,积极发挥对省直机关和全省机关后勤工作的指导、协调作用。
(一)构建全省机关后勤工作网络。在构建机关后勤架构和格局时,我们依托全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和全省政府系统接待工作联席会议两个载体,构建了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的全省机关后勤工作网络和全省政务接待服务网络。在政府历次机构改革中,地市机关后勤部门如何设置、职能如何到位、工勤人员如何保留,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多年来,我们积极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政策,主动与省编办及各地市党委、政府沟通,赢得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机关后勤工作的支持,全省11个地市中9个地市和多数县都成立了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的工勤人员以全额事业的身份得到保留,提升了机关后勤工作的地位,稳定了机关后勤队伍,扩大了该局在全省机关后勤战线的影响力。
(二)切实抓好机关后勤队伍建设。为推动全省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加强机关后勤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该局先后两次会同有关部门对在全省机关后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促进了全省机关后勤队伍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全省机关后勤系统的凝聚力,也提升了全省机关后勤的地位。
(三)加大机关后勤工作协调力度。通过召开全省机关后勤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分析研究全省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的现状,探讨和解决机关后勤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理论研讨、现场观摩、组织考察、编辑《山西机关后勤》等多种形式,坚持有所作为,不断加大对全省机关后勤工作的指导,不断拓展全省机关后勤事业发展的空间,推动了全省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