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也是大良方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9-09-23 09:5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 蒋光宇


    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台湾台塑集团的董事长,是全球华人富豪当中的一位佼佼者。
    王永庆出身寒门,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学徒。一年后,他开了一家米店,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当时,小小的嘉义县共有26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王永庆的全部资金只有父亲东挪西借来的200元钱,这些钱只够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小的铺面。由于米店规模小,地处偏僻,缺乏知名度,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面对困境,王永庆开始思索生存下去的办法。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等杂物。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他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帮助顾客解决大米存在的质量问题。于是,他和两个弟弟一起,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糠谷、沙粒统统清理干净。由于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米店高出了一个档次,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很多顾客的欢迎。花同样的钱,谁不愿意买质量更好的大米呢?
    顾客一天比一天多了,王永庆发现,老弱病残顾客将买的米运回家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于是,他就免费把大米帮顾客送到家中,倒进米缸。每次给新顾客送米,他都要细心地打听这家有几口人,每人的饭量如何,据此估计出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并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找上门,他就会主动把米送去。
    王永庆处处都在为顾客着想,帮助他们解决了质量问题、运送问题,甚至省去了顾客下次买米的麻烦。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顾客,几乎个个感激不尽,都成了他忠实的回头客。他的口碑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起初一天能卖12斗米,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王永庆在回顾经营米店之所以成功的经验时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首要的是做好人。做好人,就要为对方着想,不仅自己要好,而且也要对方好。只对自己好,不对对方好,人家怎么会对你好呢?你对人家好,人家才会对你好。做好人,就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更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在生意场上积善就是积财富,小善也是大良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