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承载了一段饮水的历史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9-09-22 16:24 来源:国管局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记国家工商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制水工人樊宝旗

 

● 国家工商总局机关服务中心

 

    这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岗位,但关系到工商总局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等切身利益;这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工商总局机关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樊师傅。
    樊师傅是一名有着41年工龄的老职工,一直工作在机关烧水、制水岗位的第一线。由于表现突出,他曾先后5次被机关服务中心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国家工商总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勤劳朴实的美德。
    樊师傅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无论工作环境多么艰苦、工作任务多么繁重,我们从未听过樊师傅抱怨。如今的工商总局制水房洁净明亮、设施优良,的确很难想象15年前锅炉房的境况:两间连在一起的小屋,一间装置着烧水的大锅炉和接水的水龙头,一间是樊师傅的个人宿舍,说是宿舍,其实是在两个不停工作的热水泵旁边支起的一个床铺,热水泵和床铺之间只有一个小纱门。全局的饮用水都出自这里。那个时候没有空调,锅炉房里的日子冬冷夏热,噪音很大,尤其是夏天,热水泵散发出来高温热气使得整间屋子闷热无比,用樊师傅的话说“那是一段最艰苦的日子”,而且一住就是四年。
    四年里,每天起早摸黑,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这个工作关系到大家的生活起居,做不好会影响到机关工作,我没有想过要做多伟大的事业,只知道要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保证局里的饮用水不出质量问题,同志们上班后能及时喝上水。”这就是樊师傅纯朴而又务实的价值观念。如果说这四年里有什么特别的事,那就是每季度一次打碱和曾经更换过一次锅炉。每到打碱的时候,当别人都在家欢度周末时,樊师傅却在争分夺秒的利用休息日给锅炉和全局热水管道打水碱,以确保机关周一上班的饮水正常。旧锅炉使用年限过长,问题较多,在樊师傅的建议下更换了新锅炉。由于人手不够,他一个人从组织、实施到配合安装队安装,虽然累得满嘴起泡,但看着新锅炉能更及时地保障机关饮水,他很欣慰的笑了。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烧锅炉这种供水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局领导决定投入资金,建造制水房,安装制水设备,配备饮水机,为机关提供自制纯净水。这期间,樊师傅全程参与了制水房的组建和制水设备的安装调试,并负责正式投入使用后的具体制水工作。
从锅炉工到制水工,樊师傅也经历了一段摸索和熟练的过程。由于条件限制,外出培训的机会很少,这么多年几乎全靠他自学和钻研,查阅设备说明书,研读相关技术书籍。他自觉做到“笨鸟先飞”,在做好本职之余,利用工作间隙,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不断探索新经验、做好制水服务工作。10年来,总局机关从未发生过饮用水事故,也从未发生过饮水保障不及时的现象,桶装纯净水连续10年经北京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测合格,符合GB1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据统计,从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制水房共制水4900吨,比过去烧锅炉节水约1.4万吨,节气近109.6万立方。
    总局机关这套制水设备运行到今天已经第10个年头了。由于总局机关工作人员每年在不断递增,饮用水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为此,我们增设了一次过滤,增加了一个储水罐,饮水安全系数和每日制水量较以前有较大提升。为了确保饮水工作万无一失,樊师傅带着两位新同志一方面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以保证设备性能稳定良好;另一方面,他们坚持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上班,长假期间还要提前一天上班,以确保机关工作人员上班后饮水不受影响。虽然付出了比别人多很多的心力,樊师傅却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额外的要求,多年来一如既往。即使他在腿部患上慢性骨髓炎期间,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直到领导强迫他停止工作去医院接受治疗。前几天,制水房水管出现堵塞,经维修部工作人员检查需要制水房留人配合检修,这个时候已临近下班时间,虽然会错过机关下班班车,但樊师傅当时依然主动提出自己留下来。15年来,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就是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思想境界。
    现在,除了全面负责制水工作,樊师傅又多了一项新任务——带新人。樊师傅自豪的说,他带出来的人,个个都是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我们相信,樊师傅留下的精神财富一定会传承下去,并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