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也要多读书
● 武云超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科学准确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等三个重要问题,为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但也有基层干部认为,要坚持读书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只要把具体工作干好就行了,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大关系。
笔者认为,这种轻视读书、忽视学习、漠视知识“充电”的现象,虽然发生在个别基层干部身上,但这对加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有害无益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基层干部也要多读书,是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团结群众的需要。在基层无论是乡镇、村组干部,街道、社区干部,还是企业、工厂的干部,都毫无例外地担负着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和发动群众参加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具体工作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市民、工厂等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增强了,过去那种行政命令、管卡压一类的工作方法,已经毫无用武之地。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为了解决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的问题,必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及时认真地研究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政策的理解力、工作的执行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基层干部也要多读书,是树立党和政府形象、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目前,全国人民都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满怀信心地奔向现代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虽然生活在乡村、街道、企业、学校,不像“县以上领导干部”那样引人注目,但他们直接与普通群众打交道,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他们的工作落实到位。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的喜怒哀乐,直接牵动着基层群众的情绪;他们的工作成果,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要保证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必然要求基层干部以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抓手,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因为“胸藏文墨如虚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基层干部也要多读书,是服务基层群众、为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因此,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才能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认清、找准群众关注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也才能真正地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才能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否则,如果基层干部光搞“空头政治”和空洞说教,光讲大道理、不办具体事,只会用甜言蜜语甚至花言巧语去忽悠群众、蒙骗群众,那么最终也就会伤害群众、失去群众,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大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实践证明,只有认真读书学习,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因此,包括广大乡村、街道、企业、学校等基层干部在内的方方面面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坚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胆识,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才能不断地用新视野认识新事物,用新观念研究新问题,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才能把读书的体会、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人格魅力的不懈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