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提升公务接待能力
● 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日益扩大,到芜湖市视察调研、检查指导的各级领导接连不断,寻求发展的客商纷至沓来,公务接待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市秉持公务接待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把公务接待作为贯彻上级精神、加强对外交流、强化城市营销、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重统筹,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接待任务顺利开展。健全机关事务与接待工作管理体制,于2009年11月成立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同时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统一负责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相关公务接待工作。工作中初步形成了集中统一、职责明确、归口管理、高效服务的公务接待工作体制,较好地解决了以前机构分设、条件不平衡、关系难协调等问题。在打造接待基地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着力提升铁山宾馆的接待能力,实施了铁山宾馆一、三幢内部装修改造工程,启动了五、六幢改建项目,改善了接待条件,二是通过购买服务提高接待能力,与16家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签订了定点接待《协议书》,同时加强对接待服务单位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要求服务单位提升政务接待意识和能力。
二、重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确保接待工作规范有序。一是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芜湖实际,重新修订《接待暂行规定》,编印《接待工作制度汇编》,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着重在接待对象、审批程序、接待标准、接待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规范。二是建立了一套级别任务模版,详细规定了接待餐饮住宿标准、物品配备标准、个性服务内容、分工职责范围等,做到“一表在手,了然于胸”,杜绝了接待失误。三是严格实行“二联单”制度,强化接待办与定点接待单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使整个接待过程始终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中,有效控制了接待经费。
三、重特色,创新接待内容,不断提高接待质量。工作中,坚持以客人要求为第一信息,以客人舒心为第一追求,以领导放心、来宾满意为第一标准,将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体现在接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让客人们对芜湖留下美好印象。在餐饮方面,力求体现本地特色,指导接待宾馆不断挖掘和开发地方菜品,体现菜肴特色,宣传芜湖饮食文化。在随车服务方面,招聘了3名旅游形象大使,随车向来芜领导、企业家推介芜湖。
四、重节约,抓住关键环节,管好用好公务接待经费。坚持“勤俭节约、优质服务、从严控制”的接待原则,既贯彻上级精神不走样,又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不降低,做到节俭而不失特色、简化而不失礼仪。一是加强预算管理。正常接待任务,原则上只宴请一次,并尽量减少陪餐人数,有效控制宴请经费。二是进行全程管理。每批接待任务都由市接待办派接待员负责联络、协调、配合,及时掌握和协调处理接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不该用的费用坚决不用,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方案增加费用的,须报经分管领导批准。三是每日签单,每月核账,集中支付。每批接待任务结束后,接待人员及时填报汇总单,汇总明细费用。2009年接待人数虽然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仍实现了财政接待经费零增长目标。
五、重激励,高标准严要求,打造高素质的公务接待队伍。公务接待是城市的“第一窗口、第一印象、第一环境、第一服务”,因此,接待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一是优化结构。针对接待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综合采取从高校招考大学生、安置部队转业干部、机关内部轮岗等多种方式,改善人员结构。二是加强学习。通过任职培训、专家授课、学习考察、知识测试、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团队精神,重点培育合作共事意识,加强性格修养。实行新老人员主副搭配、以组为单位开展接待工作,在实践中搞好传帮带。同事之间经常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宽容相处,和谐共事。四是重视正向激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先后提拔了2名县级领导干部,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在公务接待岗位上有地位有作为。
2009年,圆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1400批次,67000人次,其中一级警卫任务3批2600人次,二级任务7批2800人;省部级接待任务69批9200人次,全国各地党政代表团近30个4300人次,招商接待任务254批9100人次。先后圆满完成了多次领导同志视察接待任务,没有出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