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节能工作一瞥
● 蔡文平
新加坡节能降耗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城市型国家,然而近年来新加坡高度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建设,从而为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加坡的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全民节能、废水利用、垃圾处理、推广“绿色建筑”、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
“10%能源挑战”计划推进社会节能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项“10%能源挑战”计划,希望全国约112万户住家每个家庭都能够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节能措施,削减10%的用电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所有大型冷气公共建筑物、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在2010年3月前进行能源审计以提高耗电效率,并且针对企业推出了“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以提升发电、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等4个领域的能源效率。
随着新加坡经济持续增长,就业率与家庭平均收入普遍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家庭浪费与过度消耗能源的现象较为严重。2006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及治理法案,强制规定空调和电冰箱从2007年下半年起加入“能源标签计划”,从2008年起商家必须向国家环境局提交电器能源效率资料,并为产品贴上能源标签,以便消费者通过能源标签“对号”了解电器的能源效率。以“三个勾号”和“一个勾号”的空调机为例,两者一年的电费可相差500新元,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则相差1400公斤。
为鼓励、支持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节能,新加坡环境局还举办了“节能展”,向广大民众推荐各种节能办法,如少用空调,多用风扇;将空调温度调至25摄氏度;定期清理和维护空调系统;离开房间后即关灯;避免冰箱超载,阻碍气体流通;利用太阳自然晒干衣服,避免使用烘干机;使用即热式热水器,而非储存式热水器;使用节能灯泡,如袖珍型日光灯;将电脑配置为节能状态等。从5月起,国家环境局开始向公众住家派发宣传手册,提醒民众节省用电可以大幅度节约家庭开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此外,环境局还在专门设立的网站上设置了一个“能源计算器”,可以帮助公众简单明了地计算出家里用电量和电费情况,为实施节能计划提供参考。
1968年,新加坡就开始通过收税来调控车辆配额。新加坡引入的机动车辆税收种类包括进口关税、注册费和额外注册费。车主同时还必须根据拥有的机动车辆的引擎大小支付道路使用年费。1975年引入的优惠额外注册费制度,通过提供额外注册费折扣鼓励车主更换旧车,以降低道路损耗和空气污染。
从1990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每年都设定配额,利用资格证来限制各种类型的车辆数量。根据这一系统,购买新车(公共交通运具和其他特殊用途的车辆不需要拥车证)必须持有“拥车证”,而不同车辆的“拥车证”价格是由市场动态决定的。通过限制车辆年增率和增加机动车拥有人的负担,车辆配额系统和拥车证制度显然有效控制了长期范围内车辆数量的增加,并促使民众选择公共交通。
在严格限制汽车增长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经济型汽车,以节约能源。陆交局每年分配给排气量小于1.6升的汽车(包括全部出租车)的增长定额,一般为排气量高于此数的汽车的两倍。
为了鼓励节能,新加坡政府对高能耗汽车征收惩罚性税收,与此同时,政府鼓励使用混合动力车,将相当于汽车价格40%的税收退还给车主。新加坡这种税收政策,就是为了鼓励节约汽油资源惩罚浪费行为。
政府奖励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到连水和沙石都要依赖进口的岛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有限的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严重问题。特别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平均海拔仅15米的岛国新加坡,对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城市建设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新加坡紧随世界潮流,于2005年1月起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据新加坡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标志主要评估建筑的环境影响与性能表现,其评估依据包括节能、节水、场地与项目管理(或既有建筑的管理与运行)、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创新等五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分为认证级(合格)、金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其中认证级为最低要求。达到金奖以上等级的,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此,政府每年提供2000万新元作为奖励资金。达到金奖的,每平方米给予3新元奖励,金+奖的,每平方米给予5新元奖励,白金奖的每平方米奖励6新元。业主可于设计阶段即提出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申请,建设局根据其设计图纸即可作出认证,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用能管理。业主藉认证标志提升其建筑品位,并作为营销的策略。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每三年复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
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已经过了试点与示范阶段。通过两年多来的试点,共有62个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根据新加坡建设局的计划,在未来10~15年内,要达到现有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能耗降低25%的目标。这标志着新加坡的绿色建筑已全面启动,并逐步进入强制性认证新阶段。
“节流”“开源”并举发展新型能源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的新加坡在“节流”的同时,还努力“开源”,加快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开发。
一是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上,新加坡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利用新技术开辟新水源,特别是在处理废水的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新加坡政府把航天太空人用水技术,运用于加快新生水的建设上。2000年新加坡政府就建造了一个试验性的新生水厂。新生水是将废水经过三个步骤(过滤杂质、反向渗透法、紫外线辐射消毒)加工成清洁水源。
二是利用垃圾回收、焚烧发电。据介绍,新加坡2008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吨,98%的建筑垃圾都得到了处理,50%~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建筑垃圾除了制作“绿色建材”外,其循环利用的做法还有: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通过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增加建筑垃圾排放成本,促使承包商加强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通过招标确定4~5家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处理,并资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近年来,能源价格剧烈波动,迫使新加坡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去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投入3.5亿新元发展清洁能源,重点是开发太阳能。新加坡的目标是在2015年之前,使该国的清洁能源行业能创造17亿新元的产值及7000个就业机会。此外,新加坡已经行动起来,准备在其西南部石化基地裕廊岛修建4个生物柴油厂,力争使该基地成为亚洲最大的生物柴油出产地。
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先进的生态理念保证节能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2001年,新加坡政府在环境及水源部成立了国家能源效率委员会,2006年更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这是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包括一个主委员会和四个分委员会,致力于提高本地各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并把发电、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物和住家等确立为5大能源消耗领域。
二是生态理念具体化。新加坡节能的生态理念突出地表现在生态建筑上。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涉及到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高科技构建自然通风系统,追求贴近自然,建造舒适宜人的建筑和生活环境。
新加坡政府鼓励私人楼宇建造屋顶花园和有绿化的阳台,还准备向建屋顶花园者颁发“城市花园奖”。同时,城市发展局在技术规范上也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利于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这样,在建设高楼大厦的同时又保持了绿化,美化了居住环境。
三是以提升公共服务来节能。为了满足大众的出行需要,新加坡在控制私家车的同时,投入巨资发展公共交通。新加坡有着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已经形成了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轻轨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政府部门还通过将中心商务区道路资源向公交车倾斜等措施,促使出行人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以更好节约资源。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效率很高,每天400万次搭乘,而私家车日出行次数为300万次。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乘公共汽车和地铁。
新加坡的公共运输网络由捷运系统;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出租汽车系统4部分组成。
四是公共部门的节能导航和示范。新加坡政府一向比较注重节能和环保,专门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导航计划”。其目的是在政府办公部门和公共场所促进节约能耗,提高能效。按照这一计划,新加坡政府机构采取“共享型”和“担保型”两种合同执行模式,引进信誉良好、业绩出色的能源供应公司,对自身的能源消费进行详细的评估,然后订立合约,实行节能增效措施。目前新加坡环境和水资源部、民航局、财政部、人力资源部、国际仲裁中心、金融管理局、航空医院、中央医院等8家公共部门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已开始试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