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郑天勤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后勤事务工作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为方向,全力推进市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建立起了统一集中管理、规范高效运作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先后完成了22.36万平方米土地和13.61万平方米房产的处置工作,回收资金4.18亿元,协调有关部门建起了集会议、商务、行政办公为一体、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顺利完成了市政府驻地搬迁任务,使宝鸡市大城市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市级机关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工作是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时任市委书记吴登昌和市长姚引良对此十分重视,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对机关后勤体制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了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级机关国有资产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市长兼任组长,办公室、发改、财政、国土、房管、国资和规划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并将市财政局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调整到我局,明确了我局的六项管理职责。随后,我局即以宝市管发[2005]1号文件向市级各部门、各单位下发通知,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建章立制,改进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市级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目的和任务。市纪检监察机关作出了六条纪律规定,为此项工作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市政府于2005年5月决定组建宝鸡鼎新资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隶属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授权管理和经营市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并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鼎新公司正式成立后,分期分批接收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为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市级机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摸清家底,清查评估
由于机关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2005年9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意见》和《宝鸡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清查登记表》、《车辆清查登记表》,明确了清查评估的程序和操作办法,并从规划、土地、房管等市级相关部门抽调11人,全程参与资产的清理、测量和评估、过户工作。经过8个多月的辛勤工作,基本摸清了建国50多年来市级机关资产的家底。截止目前,共清理、过户土地58.45万平方米,房产34.35万平方米,办理土地证61本,房产证154本,评估价值8.8亿元,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产权不清、多头管理和重投入、轻管理等棘手问题。
(四)规范管理、分类处置
市级机关国有资产数量大,情况复杂。我们按其现状,划分为五类,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确保了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的稳妥推进。
一是对优良资产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公开拍卖,实现资产变现。在资产拍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增强透明程度,避免暗箱操作。为此,市政府印发了专题会议纪要,根据有关土地和房产政策,制定了《土地及地面附着物处置程序》,做到了资产处置程序明晰,有章可循。从2005年11月到现在,面向社会采取发布公告、召开推介会等办法,按招、拍、挂的程序,共处置国有土地22.36万平方米,房产13.61万平方米,盘活了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筹措资金4.18亿元。这些资金在履行收支两条线的程序后,全部用于行政中心建设,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和后勤事务统一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资产的处置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严格照章办事,处置工作进展顺利,没有接到不良反映和投诉。二是对于一些暂时不能移交的公益性事业资产,清理过户后仍由原单位使用。三是对于产权不明、有争议的资产,根据其来源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由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对产权予以界定。四是对证件不齐的资产,经核实后,由有关部门予以补办。五是对于暂时不能处理的资产,在原单位搬迁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接收、管理和经营,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