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勤俭节约争建节约型机关
● 新津县机关后勤事务管理局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
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节俭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倡导的理念,它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节俭是机关事务工作者履行保障服务职责的需要,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诚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全国农村还有2900多万未能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城市还有1800多万人是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财政补贴在维持生活;还有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遇到自然灾害后,又重新回到贫困状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即使达到小康水平,也谈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没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费。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节约建国,节约办一切事业。”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我们是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治国理财,重在节用。”温家宝总理在接见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建设节约型机关经验交流会代表时也多次强调。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
做好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讲,靠的是制度,因此,必须把节俭的理念体现到制度建设和执行之中,不断完善制度和标准体系,切实抓好制度和标准执行。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应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论证,不断完善经费管理、办公用车、办公设备、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标准,把节俭的理念体现到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中,形成长效机制。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事项公开办理程序,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人民的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县在全县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要求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大兴节约之风,为群众做出表率;呼吁每个家庭都要节约持家,不要铺张浪费,不超前消费;号召每个公民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
节俭是美德,更是责任;节俭是理念,更是行动。当前,我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做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而我作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物尽其用,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自觉勤俭节约,真抓实干,为建设节约型机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