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 周以沈薛卫平
当前,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深化,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资产管理成效也更加明显持久,但也存在不少难点问题需要探讨,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加强市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要紧紧围绕“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思路,从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监督落实上下功夫,从根本上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下面以常州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为例,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一、充分认清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现状,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性
现阶段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管理无大法。到目前为止,不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没有法律依据,即使是起步稍早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也无法可依。《国有资产法》还在激烈地讨论和统一认识中,甚至于初稿还未形成就是一个佐证。因为没有法律依据,致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管理模式不统一,管理过程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也缺乏权威性。政府机构改革后,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职责界定不清,分块管理造成真正的管理者长期缺位。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边界不清,资产性质界定困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无账可查,账物不符,没有完整的产权登记,家底不清,甚至账外资产还占有一定比重。二是资产流失较严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是行政事业性资产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渠道。一些单位采取种种办法直接将经营收入作为单位的“小金库”;有的则在出租、联营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等,变国家利益为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在管理环节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在购置环节,因决策失误、经验不足,甚至个别人谋取私利等原因,一些单位常常购买了质次价高的产品或工程;在资产使用环节,一些单位管理不善,损失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产流失的渠道更为复杂,如低价出售、无偿出借、无偿担保等。三是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使用缺乏评估与监督,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一些单位存在大量的闲置资产。比如,有的单位在主办会议时,计算机、传真机、通讯工具等完全重新购置,甚至购置专用车辆,而会议结束后,这些资产或长期不用或去向不明也是常见的事。四是资产配置不公平。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的配置存在不规范等,有些部门的办公条件、用车条件等高出规定要求,有的则低于平均水平不少,苦乐不均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既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机制上、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整个社会风气影响和市场经济时代惯性作用的影响。另外一点,房产、公务用车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是机关事务工作机构的核心职能、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着重在统一房产和车辆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