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实现管办分离
接轨市场提升服务效能
王克林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从立足实际情况着眼,积极探索管办分离多种实现形式,努力推动从办后勤向管后勤转变,从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理顺职能关系,推进服务体制机制多元化
机关事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推进管办分离,着力打破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全封闭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我局顺应这一要求,积极推进管办分离,一方面科学界定政务与事务,转变职能,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集中力量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另一方面开放机关服务市场,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自办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多种体制机制。
一是开放市场引入社会企业。实施管办分离的关键是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后勤资源,真正按市场法则组织机关后勤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从而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对于自己不该办也办不好,且不影响安全保密、能完全社会化的服务项目,我局明确进入门槛,明确服务标准,明确权利义务,全部交由社会专业企业负责。通过公开竞标,择优引进了一批资质高、服务优、信誉好的社会企业,负责市行政中心的物业管理、会议服务、文印、绿化等服务工作,实现了服务的低成本、高效能。
二是自办服务模拟企业运行。在推进服务社会化过程中,我局不搞一刀切,对于目前还不适宜推向市场的服务项目采取过渡方式,实行企业化内部改革,解决了以往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等问题。专门成立服务保障办,统一行使原属于机关各处室的服务保障职能,统一管理原属于各处室的事业编制工人,并实行“定岗位、定职责、定人员、定奖惩”的“四定”改革,热线电话24小时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8%以上。机关餐饮中心实行自办服务与社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机制,由我局委派管理团队进行市场化管理,坚持“零利润”和“星级化”服务,餐饮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三是特殊项目推行联合服务。部分特殊项目事关行政中心安全与秩序,完全社会化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局就采取半社会化方式,与社会企业联合服务。设备维保责任重大,如果完全交由社会企业负责,既不利于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掌握,增加了安全风险,又不利于发挥我局现有专业人员作用,增加了服务成本。为此,我局对设备维保实行自我维保与引进社会专业维保相结合的办法,既提高了维保质量和效率,又降低了维保费用。对于安保工作,我局与物管公司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缩短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间,提高了处置能力和水平,安保工作实现了“零事故”。
二、改革管理机制 ,推进服务保障集约化
推进管办分离的目的是促进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我局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机关这一主线,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增强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后勤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提升了服务效能。
一是实行统一集中管理。我局以强化职能建设为抓手,以提升资产效益为目标,通过强化宏观调控和规划,构建监督约束机制,初步建立了“集中统一、主体多元、权责分明、节约高效”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统一管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实施制度化、网络化、精细化管理,节能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年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24%,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市行政中心机关事务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后,极大地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其中仅会议经费一项每年就节省300万元以上。
二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使服务处于受控状态,推动服务质量不断螺旋上升。我局聘请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金茂(上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专家,指导服务保障办、餐饮中心以及东恒物业等18个部门及社会化服务单位全面贯彻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做到了标准化、程序化、可控化,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局已被省质监局确定为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标准化试点单位,目前正与质监部门加紧探索研究,积极制定在行业内具有指导性、适用性、科学性的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标准。
三是强化服务质量监管。为确保服务合同和服务标准得到全面履行,我局实行自我监管、服务对象监管、第三方监管相结合“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强化自我监管,专设质量监管室,全方位监管自办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由局监察室牵头组成考核组,加强督查考核,对各项服务工作的时效、进度、质量、安全与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情况,按照统一标准,每周一检查,每月一通报。强化服务对象监管,建立共创共管体系,驻行政中心各单位参与日常管理,提高了监管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聘请机关后勤作风监督员,虚心征求意见;开通服务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24小时接受监督。强化第三方监管,邀请市公安、消防、质监、安监、卫生等部门,聘请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和金茂(上海)物业服务公司等机构,对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专业检查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三、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局属单位管理市场化
推进管办分离的实质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机关后勤与市场深度接轨。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我局不断深化局属单位市场化改革,整合资源,推动体制、职工与市场进行双重对接,提升了服务保障实力和能力。
一是推动两权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实体运行的基本模式,能充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局属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因经营体制、机制僵化,加上因旧城改造从黄金地段搬迁后,经营举步维艰,一度陷入了亏损的境地。我局积极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措施,按照产权性质不变、对外名称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档案工资不变的原则,对市一招实行托管式承包经营改革。托管后,市一招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投入运营,实现了政府、单位、职工和经营者“四方共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对经营滑坡的机关汽修厂进行了托管式承包经营改革,也实现了扭亏增效。
二是放大品牌效应。机关后勤品牌服务项目,只有走向市场,吸纳优质资源,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机关幼儿园坚持国际化、品牌化的办园方向,强化师资培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内部管理,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为了放大幼教品牌效应,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和周边社区居民子女上园难的问题,我局创新思路,以幼教管理品牌入股,引进社会资金创办了机关紫薇幼儿园、机关新日月幼儿园,走出了一条一园多制、集团化发展的办园新路。目前,机关幼儿园共有学生2600多名,办园规模、保教质量位居全市之首。
三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后勤服务单位要赢得市场、发展壮大,必须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分配制度。局属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形成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用工机制。不仅对经营单位主要领导岗位以经营业绩选人定岗,而且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传统,公开选拔企事业中层干部,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根据岗位聘用“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岗变薪变”的精神,局属单位实行绩效管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有服务经营发展任务的单位,每年都下达管理目标责任和经营利润指标,签订目标责任状,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江苏省盐城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