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和体制两个动力
促进公共机构节能上台阶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2-11-13 13:1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山东省肥城市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

    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关于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一方面创新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整合国有资产,不断加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督促检查;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县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如何拓展机关事务管理职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利用先进技术,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肥城市机关办公区内共有8个单体办公楼和1个人民会堂,总建筑面积35800平方米,主楼层高为5层,高度20.47米,整个办公区办公楼全部为砖混结构,普通烧结砖,未做外墙保温;单玻单层钢窗,无遮阳;办公楼坐北朝南,有44个行政事业单位、约1500人在办公区内办公。
    今年初,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创造一个优良、节能的工作环境,为全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做好示范。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从4月1日开始实施市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工程,工程中运用多种节能技术,有效地降低各个办公楼的运行能耗。
    (一)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前期准备阶段,聘请具备能源审计资质的公司对市机关办公区2009年、2010年的用能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能源审计,制定了节能改造方案。同时,聘请具有同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经验的公司对现有机关办公区的建筑节能改造进行规划设计。在围护结构设计上,充分满足保温节能和采光的要求。一是外墙和屋顶保温均采用由无机纤维芯材与保温板;二是将办公区内的原有的单玻单层钢窗改造为隔热断桥铝中空玻璃窗,办公楼入口主门采用自动感应玻璃门,其他入口门采用隔热断桥铝中空玻璃门;三是亚光型的浅色真石漆外墙,以乳白色为主,配以浅灰色线条,既反射了阳光,减少了外墙的吸热,又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光污染。
    (二)选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一是照明系统采用自控技术,采用了光照传感器与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相结合的制控方式;二是对配电箱、电源线路、灯具进行改造。配电箱内安装谐波治理装置,消除高次谐波,降低电损,保护用能设备;三是以旧换新方式更新安装了新型节能环保的空调。既降低了能耗,又减少资金投入。
    (三)广泛采用节水措施。一是自来水管道改造,将原有锈蚀的铁制自来水管道改为质量优良的衬塑钢管管道,降低日常的维修保养费用;二是建立雨水收集池,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机关洗车和园林绿化,同时绿化浇水使用了微滴灌喷淋等节水设备;三是采用节水用具,洗刷间、卫生间等用水设施使用节水阀门、自动感应小便池等节水用具,使用节水型器具达到100%。
    (四)改造供热管网。对供暖方式、整个管网及终端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将运行三十年的蒸汽供暖更换为利用电厂余热回收的水暖;暖气片的进水管上设两通恒温控制阀(具有带水、带压、清堵的功能);暖气管网采用整体式预制保温管道,聚氨酯保温层,玻璃钢保护层。通过对供热方式及管网节能改造降低热损,提高供热能力,有效提升供热质量,同比节能达15%以上。同时办公区开水供应采用太阳能预热的电热水炉,充分利用太阳能对锅炉中的水进行预加热,并配置微电脑开水锅炉控制器,可使锅炉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人性化运行,经初步估算,同比用煤方式年节能量可达50%。
    (五)能源消耗监测管理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的要求,建设了能源消耗监测管理平台,实现了以下功能:
    1、区分空调、公共照明、插座、动力、通风、室内外照明、办公室设备、会议等不同系统,对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2、区分单位用能状况,对办公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各单位办公设备用电情况;由于开水锅炉能耗高,因此对每台开水锅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3、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出办公区各单位时间人均和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用能系统用电量走势、用能用电量比例等数据,找出各用能规律,及时对用能系统进行优化,挖掘节能潜力。 
    4、预留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监测管理平台功能,并预留与上级能源消耗监测管理平台数据对接功能。
    通过上述措施,机关办公楼节能效果显著。目前市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工程已作为县级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通过了省住建厅专家评审。市机关办公楼全年运行总能耗约为现有基准建筑的60%,年节约标准煤4000吨,节省经费近400万元。

    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精细管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一)完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提高机关事务管理水平。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将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期分批划转至行管局,由行管局代市政府负责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负责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局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审计局负责对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实施审计监督。成立由分管机关行政事务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财政、规划、国土、发改、审计、机关行政事务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市级行政事业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解决资产有关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机关高效运转相协调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新体制。二是构建机关基本建设项目统建统管机制。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益,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从严控制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市级机关新建、改扩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在发改委立项审批前由行管局出具初审意见,审批立项后由行管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建设和调配使用,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监督。我们于2010年建设了8万平方米的三农大厦和文广大厦,并对市机关办公区进行了综合节能改造,目前,这三个办公地点集中了全市73个部门单位近3000人入驻办公。
    (二)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一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积极探索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的路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招投标选择实力强的物业服务企业承包市机关大院、三农大厦、文广大厦等办公场所的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等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引进金融、通信和医疗等服务行业,把好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第一关。二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我们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1家油料供应商、2家保险公司和5家维修厂,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统一保险。同时根据市机关不同车型的公务用车,确定了百公里油耗标准、年度保险费和维修费,把全年定额费用按标准全部交由市机关各部门单位自行管理,并每季度进行费用支出分析,向各部门通报费用使用情况。年底结余可滚动到下年度使用,结余定额也可报销与车有关的费用,大大提高了各部门单位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费用的积极性。
    (三)强化宣传教育。近年来,我们以“建设节约型机关,做资源节约表率”和“从我做起,创建节约型机关”等主题连续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出节能措施等方式,积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宣传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理论和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形成了资源节约、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事事节约、处处节约”已经成为广大机关干部的良好习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