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行车纪律与我们同行
谢博闻
出车时,听到了一些议论。有的公务车驾驶员说单位管理过严,啥都拴得紧紧的,把人管“死”了;有的认为安全教育年年搞,都是老一套,把人弄“烦”了;有的觉得开车就要灵活点,老是学法规、讲纪律,把人搞“傻”了。这些想法显然不对。汽车受人约束,人受纪律约束,遵章守纪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一、行车纪律就是汽车的“方向盘”
汽车离开方向盘,不能沿正确的方向和路线行驶。驾驶员不遵守行车纪律,如同方向盘失灵,车轮会跑偏。公车驾驶员看似“风光”,其实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儿戏不得、马虎不得。如何避免车辆事故?就是要牢固树立“规范操作、理性驾驶,科学开车、文明行驶”的交通安全理念,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向纪律要安全,用安全保证任务完成。
近年来,中组部机关开展“党员干部作表率,文明交通我先行”活动,这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干部职工增强遵章守纪意识,提升交通文明素质,促进安全行车,树立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从源头上遏制车辆事故是确保驾驶安全的需要。车行万里,安全保底。尽管各级领导逢会必讲,遇事必抓,车辆事故仍时有发生,“防不胜防”。究其原因,有些驾驶员责任意识、法规意识不强,思想麻痹,心存侥幸,认为“违点小规、出点小格无所谓,遇了交警、出了车祸算点背”,自己给自己埋祸根。海恩法则认为,每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30次轻微事故和300多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多起事故隐患。为此,应坚持关口前移,“补牢”于未“亡羊”,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筑牢安全意识,执行纪律不出轨。
二是从根本上减少公务车违纪是维护良好形象的需要。好作风出好形象。公车活动范围广,驾驶员接触社会多,是展现机关形象的“流动窗口”。我们做了好事,群众会称赞:机关的同志真好!若是违法乱纪,群众会指责:这哪像党员的样子!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就是天壤之别。可见,驾驶员作风纪律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机关党员干部形象,应强化行车纪律观念和文明意识,牢记“机关无小事”,自觉做到:车辆出门,讲究文明;车轮一动,想到群众。否则,“车轮一转,我说了算”,真成了“稀稀拉拉汽车兵”。
三是促进驾驶员队伍建设是实现保障有力的需要。一支队伍战斗力强不强,在于作风硬不硬、纪律严不严。驻港部队深圳基地汽车连官兵每天在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法制环境、两种物质待遇、两种交通规则中执行任务,始终遇事依法办、守法做模范,从各交通要道800多只“电子眼”里,没有发现一起车辆责任事故或人员违纪问题,被特区交管部门视为“奇迹”。现在,市区行驶车辆逐年增多,路况更加复杂,交通更加拥堵,对驾驶员要求必然更加严格。只有识大体、顾大局,增强作风纪律自觉,才能顺利做好保障工作。
二、行车纪律就是汽车的“安全带”
安全带看上去不起眼,但关键时刻起大作用。最初人们对系安全带很不适应,交管部门发现系安全带能减少50%的伤亡后,规定上路必系,违者重罚。上车就系安全带,不是高难动作,更不是多余动作,看似是约束,让人有些不舒服,但实质是一种保护,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舒服”。行车纪律堪比安全带,一点也不能忽视,一刻也不能忘记。驾驶员要养成把行车纪律当安全带常系不离的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性,应从端正内心入手。我部办公厅秘书处调研员、副处长李树山同志入部35年,年年出色完成机要文件传递任务,无一次行车违纪记录,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常说,手握方向盘,脚下踩油门,就得自觉主动、老老实实、不折不扣遵守行车纪律。相比之下,有的驾驶员觉得自己是“老师傅”,系不系“安全带”无所谓;有的没有把纪律内化于心,组织上抓得紧就遵守、抓得松就稀拉,“安全带”成了摆设。让行车纪律由“要我系”变为“我要系”,必须解决好驾驶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一是破除“特权”思想,正确理解公务车行驶的规定。为方便机关工作,交管部门对相关公务车行驶作了一些特别规定。比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行单(禁)行线和禁左路口,等等。不能把这种“特别的爱”看成是高人一等的“特权”,更不能看成是不受约束的“通行证”。如果说公车“特殊”的话,应该“特”在最能自觉遵纪守法上。
二是摒弃“老大”习气,不断强化人民勤务员的观念。雷锋之所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于他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养成的高尚品德。驾驶员与雷锋是同行,更应以他为榜样。但有的同志唯我独尊,争道抢行,乱拉警报,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对此,应深刻反思,始终做到“五自”:自重,就是善于自我约束,不轻浮放纵、骄横粗俗;自爱,就是时刻不忘身份,绝不自毁形象;自省,就是防微杜渐,经常检点自己,不能“别人吃堑不长智,总把事故当故事”;自警,就是警醒、慎独,做到领导在与不在、检查与不检查、集体行动与单独执行任务一个样;自觉,就是主动守法纪、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特别在处理纠纷时靠冷静而不能靠冲动、靠正义而不能靠蛮横、靠组织而不能靠私了、靠法律而不能靠拳头。
三是克服“不平衡”心态,牢固树立群众富裕我光荣的思想。有的看到他人挣大钱、坐豪车,自己辛辛苦苦跑车子,收入不高,心理失衡,渴望补偿。于是,抱怨群众对自己不尊重不理解,只有“横”一点才不会被人瞧不起;超别人车可以,一旦对方超自己,就觉得窝火憋气,想方设法也要反超,显摆自己威风,这非常要不得。职责要求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没有理由感到不平衡或失落,更不能成为不守规矩、肆意违纪的借口。群众富裕我光荣,人民幸福我高兴,是公职人员应有的胸怀,也是共产党人的价值体现。
三、行车纪律就是汽车的“制动器”
将行车纪律比作制动器,目的是明确一些事情能不能做。能做的努力做好,不能做的及时刹车,决不“闯红灯”。世界上平均每天因车祸死亡1918人,每年直接财产损失约5180亿美元。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在德国问世以来,全球已有3000多万人死于车祸,超过二战死亡人数,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位。专家研究发现,99%的车祸与驾驶员违反行车纪律有关。纪律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甚至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我行我素,顶风违纪,就是藐视客观规律,必受惩罚。正所谓“纪律是个圈,自由在里边。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
行车纪律与我们同在,我们与行车纪律同行。汽车档位是有限的,而人生档位是无限的,只有养成过得硬的驾驶作风,争当雷锋式驾驶员,才能挂上人生“高档位”、驶向安全“快车道”,留下闪光的辙印。最后,编写一幅对联与大家共勉:马达声声含真情,车轮滚滚报平安,横批:遵章守纪。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