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风险防范措施探索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4-01-19 15:1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王振君

   机关后勤管理中的会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潜在的会计核算风险、潜在的结算过程风险、潜在的会计监督风险、潜在的人员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后勤管理中的会计风险,逐步推动后勤会计工作规范化,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后勤会计制度体系。后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就使得与其相适的会计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核算制度,如固定资产有专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基本建设又有专门基建财务核算制度,而机关经费的列支又采用预算制会计制度。这就要求会计部门既要掌握固定财产物资管理方面的会计制度,又要掌握基建管理方面的会计制度;既要懂得相关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又要掌握与水、电、气、卫等部门往来的会计核算;既要懂得日常机关办公经费的预算制管理体系,又要能够全面掌握工资收付的会计处理办法。所以,后勤管理中的会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独立的单一会计核算系统,而是涉及多方面的一个综合性的会计制度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后勤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会计制度体系,才能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加强会计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使整个制度体系覆盖后勤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应注意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对后勤管理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核算、基本建设管理等重要事项,应结合各自特点,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确保重点工作的会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有了健全的会计制度体系,并在事务管理中切实加以贯彻落实,将大大减少后勤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和结算风险。  
   二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与会计核算并重的会计工作重要职能,要纠正会计工作中重核算而轻监督的倾向。一方面要强化对会计监督的引导和教育,让所有后勤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会计监督的重大意义,在工作中主动接受会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强化会计监督的独立性,推行严格、及时、有效的会计监督工作,尤其是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使关口前移,将可能发生的风险点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通过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改变传统会计只重事后监督的局面,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控制体系。
   三是提升后勤管理会计工作科技含量。提升会计工作的科技含量,重点是解决会计运行手段的现代化问题。所谓会计运行手段现代化,一方面表现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业务处理的电算化上,另一面则集中体现为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上。通过实施会计电算化,通过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会计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将一些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会计信息为风险防范和工作决策提供适时有效的服务。
   四是强化后勤会计队伍建设。首先是机关后勤管理的领导层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要高度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后勤管理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正确引导会计从业人员学习不断创新的会计新思想、新理念和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手段;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职业操守教育,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自我约束意识,强化遵守财经制度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最后要创新会计培训和学习形式,通过岗位轮换、跟班实践等手段,让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开展集中学习等方式,让会计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国际会计业务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提升会计业务素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