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回归本真
肖 燕
现在很多人喊累。为什么累?负担太重。很多人将财富、地位、名誉等,与人生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把是否拥有这些看成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尺。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鸟的翅膀一但系上了黄金,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人生亦然。
有一则故事:几位分别多年的大学同学相约一同去看望大学老师,见面后老师询问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同学们纷纷吐槽生活的各种不如意。听完后,老师笑而不语,从厨房中拿出一大堆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杯子,让学生自己倒水喝。当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杯水时,老师发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拿在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简陋的塑料杯就没有人去选中它。”老师说:“这就是烦恼的根源。原本大家所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去选择漂亮的杯子。这就如同是我们的生活——假如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如同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罢了。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会影响到水的质量。如果一味的将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还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难道不是自寻烦恼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追逐名利,有人崇拜金钱,有人穿梭宦场,有人耽于美色,有人迷恋浮华……很多人都在追寻外在繁华和物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迷失了初心和本我。其实,真正的繁华,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是隐逸在无形混浊的自然质朴的本真。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称,他希望“三顶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指的是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这样一位曾获北大教师最高荣誉——“蔡元培奖”的学术大师,面对耀眼的光环,无比谦逊,去掉浮华,还自己一个自由自在身的人,生活中有了一份恬然的心境,你能说他不快乐吗?作为大师级学者的钱钟书一心向学,在“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境界中把学问做到极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时,钱钟书对此事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为名利所困惑的人格修为,他才能在学术上达到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境界。洗尽铅华后的朴实,开启了大美之境,最本真之处才是最美之处。何谓本真?本性、自然、率真、真实。待人,以平和之心,以善良之心,君子坦荡荡,这是本真。处事,纯心作人,德在人先,利居人后,这是本真。
人生面临诱惑时,需要放下。我们要学会放下,回归本来的清净。这不是易事,人们往往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人的两只手就只知道一味地抓取。人的痛苦大多来自于对各种欲望的追求和只取不放,疲于追求各种功名利禄。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就没办法继续旅行。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知足,学会放下,学会以一种超然的心境来面对万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欢喜忧愁看淡,将厚名重利看轻,就有希望获得自在、洒脱的人生。
返璞归真,需要一颗平常心。我们每个人只有一颗心,烦恼痛苦是这颗心,幸福快乐也是这颗心;忧郁恐惧是这颗心,平静安详也是这颗心。你若想得到幸福,想要心安,把自己的这些攀比心、嫉妒心转化掉,变成平等心、随喜心,那么你自然就不会有烦恼了,而时刻都处在一种快乐、欢喜的状态之中。什么是平常心呢?平常心就是不执着、无分别的心;无得失、无取舍的心;就是知足常乐、无凡无圣的心;就是宁静淡泊、随缘自在的心……
作者单位: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