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野中的机关后勤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4-12-11 10:4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杨向东  姚万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以法治国,标志着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和境界。在一个全方位的法治化现代化的“法治中国”新时代背景和大环境氛围下,机关后勤改革发展工作,客观上必然地步入了金光大道,这是由其自身发展进程和改革实践决定的,令人瞩目和期待。
    机关后勤依法治事,其实就是“法治后勤”,使行为更规范靠谱。法者,治之端也,国之权衡,根本之策,行之规范,事之准绳。犹如电子眼聚焦镜监控器,既管得宽泛持久又公正无私,是机关后勤工作走上法治轨道的引领者和保护神。在法治全覆盖的艳阳天社会里,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做到从改革到发展,从决策到执行,从管理到服务,都按照相关法律规程办事,确保《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以及资产管理、物资采购、节能减排、保障服务、反腐倡廉等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后勤改革发展的长安道。
    政策策略是党的生命,系列新政策适时出台,激活后勤工作“一盘棋”。仅以“顶层设计”和机关后勤“行政分类”为例。机关后勤被确定为事业单位,统管机关后勤相关事务,确实切准了时弊,是“点穴”和“抓纲”之举,完全符合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需要,说成是“雪中送炭”恰如其分。顶层设计,统一政策,统一管理,行业引导,纵向一条线,横向连成片,凝聚了全员之力,形成了“一盘棋”态势,聚焦目标,上下同心,齐心戮力,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何愁难啃的“硬骨头”!一子落而满盘活,一竿旗子指路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接力棒式往下传,机关后勤改革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前进道路不平坦,翻过高山是平川,坦途行车也艰难。其实天时往往会带来难得机遇,时下的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一大利好,就是事实上基本绕过了一个体制性障碍——人事管理“双轨制”的难题。时下这部分老职工基本上进入退休行列,加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推行,此类遗留历史问题迎刃而解。当然,说平坦之道好行车,并不意味改革“深水区”、“攻坚战”过时,只是说机关后勤改革发展进入一时平缓期,这是一段相对安全的平安道。
    市场选才针对性强,能者担当庸者退让,人事相宜事业昌。事由人成,千古真理。随着大批新型人才通过市场招聘的方式和渠道,及时进入和补充到后勤战线各个岗位,一个“人人事事相宜,事事人人相适”,职级岗能匹配的局面必将形成,而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相应技能水平、而且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捷,创新意识强盛,管理服务水平高超的新团队,将为推进后勤改革提速发展做出新贡献。芳林新叶催陈叶,长江后浪推前浪。市场的决定作用和竞争动力,还将促使机关后勤人才队伍适时新陈代谢,这无疑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康庄道。
    封闭后勤已经远去,专业队伍成为主流,能进机关大院者当胜任。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巨大冲击力,突破了“单位办后勤”的藩篱,降低了进入机关大院的门槛,带来的是顾主双赢,共荣共进,各得其所的结果。机关得到了优质满意服务,后勤获取了物质经济利益。市场竞争从来激烈残酷,但它只相信实力和能力,而不屈从任何外力因素。无论原有的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还是新进大院的专业服务公司,谁的自身建设过硬,专业水平高超,服务质量优良,谁就会在政府采购、市场招聘和工程招标中夺得头彩,成为当仁不让的胜利者,占据这块旱涝保收的阵地。不言而喻,能进入大院者,当然能够不辱使命,担当起重任。挑剔是机关的权利,服务是后勤的责任,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口号。但若不然,担当者不再创新进取,同样会遭到淘汰摈弃,被竞争新对手所取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阳光道。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后勤研究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