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代的苦乐年华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5-06-13 13:5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芦  笛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
    蓦然回首,参加工作已近30个年头,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每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或有所懈怠时,我总要苦口婆心地跟她讲解读书的好处,希望她能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但也常常因此而回想起自己读书时代的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切身体会到读书时代真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
    伴随着“文革”的开始,我来到了这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间社会。幼年时代的往事朦胧而遥远,上学以后的事情却时时浮现于眼前。当我到了入学的年龄,当地学校的老师上门动员入学时,没念过几天书的爷爷和曾经当过正式教师的父亲,对我的读书上学似乎并不热心,因为当时的他们认为:念书不念书,都是“扶梨梢”(耕田)的命,反正上不了大学,好歹念几年“睁睁眼”,能认得钱记个账就行了。因为在那个“以阶级成份划分安排一切”的时代,像我们这样的“成份比较高”的家庭是没有机会被推荐上大学的。就这样,由于家庭对我的读书并没有寄予什么厚望,也就没有什么压力。而当时我的兴趣全部集中在学习画画上,竟然无师自通地把孙悟空、猪八戒、人头像之类的画了整整一大本,梦想将来能当个画家。有一次在课堂上画火车入了迷,居然学着火车鸣叫的声音喊叫起来,当即被老师带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再加上当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参加割草、插秧等生产劳动,因此我的成绩在整个小学阶段一直较差。
    到了初中、进入80年代之后,家长们忽然一反常态,对我的学习成绩极为关注起来。当时,我对家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虽然不甚理解,但还是遵从他们的意愿刻苦攻读,结果成绩节节上升,终于以优异的成绩“百里挑一”考上师范学校,跳出“农门”。这在当时的家乡,确实是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当然也为家长们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和羡慕。后来通过学习进修,还获得了南师大的大专文凭、江苏教育学院的大学本科文凭和江苏省委党校的研究生文凭。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逐步弄清了刚读书时家长轻视读书、后来又重视读书的真正原因。那是一段难以言说的辛酸故事,是社会大环境在普通人身上的投影。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文革”、“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成份论”等统统成为历史。我们这些多年来遭人白眼、抬不起头来的所谓“四类分子”的后代,终于获得了与其他人同等的读书上大学的权利。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上世纪80年代初,爷爷的冤案被平反昭雪,重新办理了革命伤残军人证,并获得了政府发给的补贴,父亲也基本落实了政策。每当爷爷、父亲同我们谈起这些变化时,他们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连声称赞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和邓小平的英明伟大,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党的正确领导,没有邓小平的英明决策,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发展得这么快,我们全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当然,我也就不会有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和为党工作的好机会。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青少年时代那样自强不息,认真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坚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把读书的体会、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工作能力的不懈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