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为什么入党”谈起
姚 琴
我中学入党,党龄17年。母校陕西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训“光明在前”。现在想想,我入党的理由,既不是因为我爷爷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爷爷是一个地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憨厚质朴,虽然家里出了很多党员,但他并不会讲那些大道理;也不是因为入党可以证明自己、可以找个好工作,虽然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算优异,那时候的心智还不懂得如此炫耀和功利。准确地讲,我入党,是因为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自遍布延安城的革命旧址,来自从小听到的发生在这些旧址上的故事。
延安城不大,到处都是革命旧址,凤凰山、王家坪、枣园、杨家岭……从小就在里面转悠,听讲解员阿姨讲抗战故事,看领袖爷爷们简陋的居室,直到上小学后,自己也成了革命旧址一名义务的小小讲解员。在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那段历史中,13年间,在贫瘠的土地上,在斑驳的窑洞前,在简陋的居室里,物质上的匮乏无法阻挡精神上的丰裕,靠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从贫瘠的小山沟走向全中国,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奇迹……所有这些,都对青春年少的心灵产生着莫大的震撼和吸引。
在我心中,党组织是刚正不阿、催人奋进的,是充满希望、朝着光明的,而党员则闪着光,甚至遥不可及。我当然愿意、极其期盼同这样的组织在一起。源于一种朴素的心灵追求,18岁那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重新找出了党章,重新对照党章,“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再一次思考这个看似简单但厚重的命题。从求学到工作,尤其是进入国管局工作的这些年,党组织的培养锻炼,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帮助,身边先进典型的鼓舞激励,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人生财富。
到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以来,深切感到,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采购中心承担的采购项目数量大、金额高、品目杂、方式多。实际工作中,需面对多个工作对象,既有采购人、供应商,又有评审专家;扮演多重角色,既要服务,又要监管,既需重实体,又需重结果;接受多方监管,既在国管局的管理下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又要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个有权力的地方。但实际是,按程序为采购人提供政府采购服务,并不是什么权力,而是依法依规采购、阳光公平采购、优质高效采购的义务,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职责,是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天然使命。在政府采购岗位上,如何做合格共产党员,我认为,要特别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敬”“静”相宜。这是修身之道。“敬”即心怀敬畏。从周公的“一沐三抓发,一饭三吐哺”到召公的“甘棠听讼”,从孔子的“君子以恐惧修省”到曾国藩的“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心怀敬畏”一直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的为人为官的一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作为共产党人,心怀敬畏是必修之课、必备之德。政府采购工作中心怀敬畏,即敬畏党纪国法,敬畏党章,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敬畏“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等各种党纪政纪的“红线”;敬畏采购人、供应商及评审专家等各个采购相关方,多听他们的愿望,多想他们的感受,全心全意服务,提升满意度;敬畏工作职责,须知“有权即有责、用权受监督”,保持良好的履职心态和职业操守。“静”即心存宁静。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增长本领,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推进工作,静下心来查找不足、扬长避短,做到平静谦和、宁静致远。
二是“公”“私”分明。这是用权之本。古人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都警示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始终牢记权力姓公。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在错误权力观的支配下,权力与私欲结合,个人与公家不分,人情与原则混淆,小到装腔作势、推诿傲慢,大到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数据显示,2015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7万起、4.9万人,因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公权私用问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万人,数字堪称惊人。到采购中心后,接触到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他们在政府采购的一线,研究政策制度,承接办理项目,组织开标评审,处理质疑投诉,回应社会关切。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都离不开每个政府采购人怀揣的那颗公心。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我们没有任何法外特权私利,作为党员,只要按照人民的意志来想问题、办事情,公权公用、公私分明,按原则办、按规定办,就一定经受住党和人民的考验。
三是“亲”“清”有度。这是律己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对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来说,既是划出了底线,又是拓展了空间。“清”即清正、清白,是政商关系的“保护伞”。要求我们在个人名利上淡泊处之,在道德操守上慎独慎微,不庸不昏,不懒不贪,在任何一个采购项目面前保持程序意识,在任何供应商面前做到交往有道、清白纯洁、光明磊落,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亲”即亲近、亲和,是政商关系的“融合剂”。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发挥好政府采购在助力产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功能,坦荡真诚、亲和友善地同参与政府集中采购的供应商接触交往,关心企业的发展,了解企业的困难,不遮遮掩掩,更不能不理不睬,所谓“既不可权钱交易,也不能互不往来”。
我为什么入党?这确实是值得党员终其一生的灵魂叩问和内心自省。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中讲到:“我是在国外常驻期间入党的,在外交一线工作,对个人素质和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共产主义信仰才能让我能够面对外面的各种质疑和挑衅,让我在对外工作的过程中有能力让人信服并支持中国得来不易的和平发展。一个成年人的信仰、德行、思维方式,是要经历考验的。大浪淘沙,人生路上,应该随时拷问自己为什么,当初,眼下,将来,我到底是在追寻什么。我想,这才是学习的意义。”我心生敬佩,深以为然。
党员,志在青云之端、敢为天下之先、常思将来之事、永葆活力之源。如今,我对党组织的认知,从年少时崇高的遥不可及、朴素的心灵追求,变得更加深刻和丰富。未来,我会继续立足岗位职责,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追寻心中的那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