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后勤服务也需培育“工匠精神”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6-12-13 14:4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陆瑞民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作为一个团队,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就离不开“工匠精神”,尤其是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因为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程序化和重复性,如果没有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就只会原地踏步,后勤服务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徐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些年从社会化到标准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战略升级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徐州市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质,不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的协作意识,使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品质得到持续提升,同时也创造出“你点题、我整改”、“后勤保障一体化服务平台”、“文明机关、你我共建”等服务品牌,徐州市局也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当然,员工的个人成长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有具备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强烈愿望,我们每个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匠人”。单纯的蛮干只会事倍功半,机械的重复必然毫无建树。对待工作需要有一种坚定踏实的冲劲儿,但更需要有一股精益求精的韧劲儿。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项工作,前提是不能眼高手低,重要的是不能敷衍塞责,无论是在窗口服务的一线,还是在机关后勤保障的幕后,任何一件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多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多总结工作上的心得,多寻求工作上的突破,精雕细琢出精品,精益求精谋创新。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重要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徐州市局天勤集团青工陈小霞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凭着一手摆盘子的绝活,先后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最美青工”,以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最佳服务师”、“最佳形象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小舞台展现了大人生。当然还有那些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无一不是从小做起,日积月累,才成就了人生的伟业。四川省凉山山区邮递员王顺友,24年跋涉26万公里,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以对航空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88岁高龄才离开科研一线;中信重工能源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在医生已经下了“死亡判决书”后,还将在病床上口述的《关于能源供应的变化及应对措施》一文作为“遗产”留给企业……这些事例都生动地展现了“工匠精神”的一个核心内涵——敬业。当然,培育“工匠精神”还需要坚持不懈不断地学习、积累并总结经验,同时还要培养坚强和忍耐的品质,经得起种种痛苦和挫折的考验,勇敢地直面困难,坚强地战胜困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