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集团助力老区山村光伏养老爱心工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光伏产业扶贫工作,先后由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光伏扶贫指导实施意见。从产业政策导向、金融配套和精准扶贫等多角度制定了光伏产业的扶贫定位。近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通知,明确鼓励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现有资源,完成从扶贫向脱贫的产业方式目标的转变。
革命老区的前世今生
位于河北省的阜平县于1925年建立党组织,1931年建立北方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县政权,1937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阜平长期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阜平战斗生活过。抗战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养育了9万多人的革命部队和工作人员,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2012年12月29日到30日,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后走访的第一个贫困地区就是阜平县龙泉关镇。习总书记调研慰问时说:“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对聂帅怀有深厚感情。我上的小学——北京八一小学,前身就是设在阜平县城南庄的荣臻小学,后来从阜平迁到北京。聂帅对阜平非常关心,他讲过,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说到阜平老百姓生活依然贫困,聂帅掉了眼泪。我在福州工作时就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我脑子里对阜平有很深印象,从小就有印象,这是我对阜平革命老区的一个情结。”2013年,经国务院扶贫办报请总书记批准,将阜平确定为“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黑崖沟村:贫困户享受长达25年的光伏发电红利
黑崖沟村位于阜平县龙泉关镇,距离县城4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000米,地处太行山深山区,总面积33000亩,其中,30000亩是山地,耕地面积仅816亩。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黑崖沟村依然十分贫困,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1250元,为河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16年,黑崖沟村现有贫困人口344人,其中,57%的贫困人口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60岁以上老人。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是世界新能源500强企业 (名列竞争力百强榜第18位),专注于智慧城市&大数据、智慧能源(含光伏发电、储能、微电网、充电桩、智能车库)、轨道交通(含监控、通信、供电)及军民融合(含通讯指挥、装备、基地)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并提供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
2016年1月,易事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经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先生介绍,得知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黑崖沟村正在开展光伏养老爱心工程项目众筹募捐活动,他立即主动联系该村第一书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扶贫工作组成员刘伟。了解详细情况后,何思模董事长立即承诺向该村捐赠50台逆变器,价值15万元,并联合合作伙伴在当地村民屋顶安装50组(每组3KW,共计150KW)光伏发电设备,光伏项目所得收入(每年约22万元)用于为村里196位贫苦老人发放“光伏养老金”,年人均1200元。通过光伏精准扶贫,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一改过去依靠低保金等民政救助资金维持生活的现状,贫困户有了增收途径,脱贫有了新希望。
当时时值寒冬,为了确保工程顺利竣工,易事特集团委派了专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踏雪从无锡几经周转赶到黑崖沟村实地考察光伏项目,具体筹划捐赠事宜。项目启动后,该公司专门派驻一名售后工程师安装、调试、培训、维护,直至项目整体顺利竣工,受到该村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在持续的推动下,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竣工并网发电,收益可持续25年。
作为光伏龙头企业,近年来易事特积极投身全国光伏扶贫事业。目前该公司投资运营的全球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近1GW,年发电量近10亿度,惠及100万多户贫困家庭。经过几年的实践,易事特还探索出一套为贫困对象量身定做的光伏扶贫系统解决方案。例如,为家庭量身定做光伏发电系统,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地消纳;在山坡等不平坦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采用多路独立MPPT,有效提高发电量;在地势平坦地区建设大型地面电站,采用集成电流配电逆变器+通讯柜,维护方便,成本低廉。同时,公司结合综合供应链优势,为光伏扶贫项目的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董事长何思模教授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长期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易事特及何思模董事长已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助力国家基金工程、扶贫、赈灾、教育等社会公益慈善工作。
(何思模 张启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