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点”下功夫建设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29 11:5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四分之三的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609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远低于人均1700立方米的世界缺水警戒线,是我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受制于水。近年来,我区围绕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全面贯彻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在持续开展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等“四大节水行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全区各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水的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占领制高点,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

  根据水利部、国管局、全国节水办在全国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要求,我区积极发挥全区各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中建立的组织管理优势,结合水利部门的专业优势,2014年初在全国首开先河以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牵头,水利、节约用水管理部门配合,推动全区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每年,三部门联合下达建设任务到各地、各单位,加强申报推荐、方案编制、建设实施和节水改造等工作指导,认真开展宣传培训、监督检查、评价验收。为全方位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省级示范区建设,我们自我加压,不仅提高了省级事业单位的建成比例,还将创建范围由省级扩大到了地市级和县区级,即到2020 年,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行政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0%、70%,对应的三级事业单位建成比例要达到60%、50%、40%。

  二、把握着力点,在监督考核上下功夫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抓节水考核工作,相继将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纳入年度机关效能目标管理、文明单位创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绿色发展等多个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我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宁夏节约用水奖惩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持续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评价标准》。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由各级政府、水利部门和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分别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考核组,对照目标任务和各项考核评价细则,对各地节水型公共机构覆盖率和各任务单位建设工作开展不同形式的监督考核,现场反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整改建议,通报考核结果,对达标单位进行奖励。2017年,联合地方质监部门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考核评价的规范性。

  三、抓住关键点,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

  自治区在启动全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时,即明确节水型单位建设的组织管理费用在年度水资源费中列支。近年来,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优先支持全区各级公共机构进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和节水示范项目建设。下达专项资金450万元集中支持全区幼儿园水龙头节水改造,下达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达标奖补资金463万元,专项用于达标单位继续开展节水工作。各地市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资金支持,保证了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各级公共机构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节水改造资金,组织实施节水器具更换、绿化高效节水灌溉、水平衡测试、老旧管网改造、节水设施建设、废水回收再利用等项目。用水量较大的学校、医院不断加强用水计量器具配备改造和管理工作,严格内部用水计量收费管理。同时,探索利用市场机制为我区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破题探路,支持宁夏大学、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等多个单位,试点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改造,树立了全区公共机构节水标杆和合同节水管理典型。

  四、夯实落脚点,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

  全面宣传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以年度节水、节能、环境保护等宣传周为契机,多部门联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公共交通等多种媒介和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组织实施节水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广场活动,传播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理念。如连续三届举办中阿博览会(中阿论坛)—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开展全区中小学“节约水资源,保护生命线,共筑中国梦”、“六个一”节水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全区幼儿园“节约用水主题周”、“五个节水行动”等活动。全区各地积极推广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发挥公共机构节水的排头兵作用,引领和带动各地、各行业、各单位节约用水,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理念和节水氛围,积极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目前,我区已下达了五批次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任务,截至2017年末,全区三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建成任务均完成70%,其中自治区本级已完成85%。已达标单位在节水日常管理、用水统计分析、节水技术改造和宣传培训等方面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为全区各行业节水作出了示范。全区年用水量也由最高年份的89亿立方米稳定在65亿立方米左右,在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了用水负增长,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