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以苏区精神谱写机关事务工作新篇章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31 11:0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赣南是人民共和国摇篮和苏区精神主要发源地,伟大的共产党在这片红土地开展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里,以总务厅为主的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保需求、保运转各项工作。进入新时代,赣州机关事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发扬苏区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机关事务新篇章。

  一、传承苏区精神,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赣南人民义无反顾追随党、倾其所有支援革命的品质深深影响了赣南后辈,爱党护党理念充盈赣南大地。赣州机关事务工作者继续传承这种理念,开展了“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不断激活红色基因。一是推进苏区精神入脑入心。把传承苏区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了“读一篇红色家书,讲一个红色故事”活动,并经常组织党员赴革命旧址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推动苏区精神融入血液和灵魂。作为苏区精神熏陶最直接的地方,瑞金市局创新了“每月一活动”学习模式,每个月围绕“红色”主题开展活动,做苏区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二是传承苏区机关事务精神。开展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时期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充分挖掘苏区机关事务实践经验,理论文稿获得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2017年研究论文一等奖,提炼出了以“因陋就简办大事,艰苦奋斗担责任,廉洁奉公讲规矩”为主要内涵的中央苏区机关事务精神,并将相关史料作为红色教育素材,引导全系统传承优良作风。三是在苏区振兴中建功立业。《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揭开了苏区振兴发展的新篇章。赣州机关事务工作者以苏区精神融入振兴发展大局,在提供可靠保障的同时,积极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中贡献力量。

  二、延续光荣传统,推动机关事务“大集中”

  苏区时期,由总务厅对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紧缺资源办最好的事情,有效保障了红军发展、革命斗争。这种模式也对深深影响了赣州,“大集中”成为赣州机关事务工作的重大特点之一。一是“大集中”的理念一脉相承。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成为赣州的首选模式,建国后虽然未立即成立机关事务部门,但也按照办公区域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物业、水电、膳食等实行统一保障。1995年,赣州成立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之初,就按照统一集中管理模式,负责地委、行署的后勤服务;2008年,增加了人大、政协机关后勤事务,是江西省较早设立的集中服务保障四套班子机关的市级管理局。二是“大集中”的体制逐级推行。18个县(市、区)都建立机关事务管理局,后成立的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等也设立专门机关事务机构,统一管理机关后勤,实现体制上下对口,方便工作对接联系、沟通交流。三是“大集中”的职能不断拓展。按照全面集中原则,赣州市局职能越来越齐全,四套班子的会议服务、公车保障、经费管理、财务运行和市政中心的大院管理、安全保卫、办公用房、膳食保障、设备管理均在服务范围内,各县(市、区)也基本划定相近职能,为苏区振兴大局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借助群众力量,大力推进服务“社会化”

  在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总务厅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不仅完成了日常服务,也出色完成建设“五大建筑”(红军检阅台、红军纪念亭、公略亭、博生堡、中央政府大礼堂)、筹备第二次全苏大会等重大任务。赣州机关事务工作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机关事务,推动保障服务由自我封闭逐步向市场开放转变,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一方面,能放尽放。可以放于市场的全部交给专业的人干,实现资源节约和质量提高“双赢”。赣州市局实行院内物业、监控消防、电梯维护外包,对园林绿化、食堂餐饮托管,龙南县局实现“会务管理、工程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保洁管理、绿化养护”六保外包,宁都县局、瑞金市局公务用车平台由劳务公司承接,均取得了不错成效。另一方面,应管尽管。注重对社会化服务事项强化监管,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结合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将服务事项细化量化,约定处罚措施,强化日常监管,确保服务到位。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专业测评机构对服务事项进行评判打分,发现不足及时督促整改,并就服务效果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给出最直接评判。

  四、严格监督管控,争当厉行节约“急先锋”

  苏区时期,为了节约有限资源,总务厅带头开展节省运动,实行办公用纸头、废纸做信封、经费要减半、伙食要自备等,为革命节省了物资。作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牵头部门,赣州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发扬苏区时期“节省一根灯芯”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在厉行节约上下功夫。一是最大限度减少数量。“大集中”体制下的机关事务,已经实现了最大的节约,以安保为例,赣州市政中心共入驻90余家单位,如果分散办公,按每个单位2名保安计算,共需保安180余人,但统一管理下实际仅需60余人。在“大集中”基础上,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在水电、办公耗材使用方面严防跑冒滴漏,比如章贡区实行同层集中打印,会昌、赣县实行开水集中供应、不得自行烧水等。结合公车制度改革,全面压缩车辆数量,党政机关车改取消车辆4349辆,车辆压缩比46.64%,一般公务用车只保留10%。二是最严标准审核备案。对资金量大的项目实行审核制度,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先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审核,公务用车购置实行年度计划、审批备案。建立大额采购“1+1”模式(即每个采购项目,成立招标采购小组,由采购小组与承办科处联合推进),从严把关招标文书,加强反制约束,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三是最高要求监督检查。积极配合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督查,定期对办公用房使用情况开展监督,对车改后保留用车均实行标识化管理,安装GPS定位系统,设立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

  五、加强创新探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赣州以加强公共机构节能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机关事务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一是机关单位示范带头。常态化开展节能知识培训,每年通过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等宣传节能理念,结合文明城创建,在市政中心带头开展“绿色回收”“垃圾分类”活动,与哈啰单车合作倡导绿色出行,充分搅动全社会节能思想。大力推进示范单位创建,先后有7家单位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1家单位评为全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章贡区行政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二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在江西省率先建设公共机构节能在线考核系统,将全市所有公共机构纳入平台考核,根据平时工作情况在系统内评判打分。建设能耗监测平台,全市所有电器设备接入平台终端,市一级终端可直接管控县(市、区)的某台空调,实现实时监测管控。三是积极开展新能源推广。按照不低于停车位20%的标准,要求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加强配电设施建设。在公务用车审批购置中,要求各县(市、区)必须选购1台以上新能源汽车。鼓励使用新型能源,要求各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广泛使用节能设备,新的用能理念加速形成。

分享到: